初衷 有時候我會跟自己對話,操作者最大的現實好處就是,你有許多的時間可以坦然的面對自己。
我曾經做過許多傻事,也聽過人前人後許多的恥笑、訕罵、冷言冷語,但我從不後悔,因為我知道我所做的每件事,是我現在「想要」做的事,做了之後,設定某個目標,完成後發現不是我要的,又或者根本無法完成,那就毅然決然徹底放棄,然後我就清楚的知道我「不要」的事情又多了一件。
從小到大,我就不喜歡別人左右我的判斷,也從不接受別人幫我安排的路線與規劃,因為我明白,除非我自己下定決心「要」去做什麼事,否則當我遇到困難挫折時,一定沒有勇氣與信心去克服它。
如果一個人來問我他要不要、可不可以操作,我一定會跟他說不要、不行,因為操作很難,因為你不適合;如果一個人來問我,他決定要往操作這條路走,該如何學會操作?那我會說你可以來找我。你能分出這兩個狀況的不同嗎?
我們在婚姻裡都會遇到挫折,然後去問很多人的意見,很多人也告訴我們該如何經營婚姻,我們再努力改善;但是我們不能在結婚之前去問別人的意見,然後才決定要不要求這個婚,如果連結婚都要參考別人意見,那這問題真的很大,你真的愛這個人嗎?你真的願意跟他相扶持一輩子嗎?你跟他是不是有什麼隱藏的問題存在?你跟他的個性真的適合嗎?
求婚是踏入婚姻前的最後一步,也是愛情熱度的最高燃點,如果這樣的熱情高溫都不能讓你確定是否想要,未來怎麼走下去?婚姻必須要有一種「非他/她不可」的決然與熱烈,如果在最初就沒有這種必然情感,日後又如何經的起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瑣碎、衝突,而產生的感情磨損。
因此當我向身邊的人徵詢意見時,我從來都是說:「我決定要做這件事情了,如果我有什麼困難與麻煩,我再跟你們請教該『如何』去做,該做些『什麼』才能完成我的目標,需要給我怎樣的協助。」要不要做是自己要決定的,如何做、怎樣做、做什麼才能開放給別人建議你的答案。
我過去開課,誠然我是開心的,因為我喜歡與別人的互動,但是又因為自己很清楚過程中的艱辛與困難,特別是在操作之路上,各種外在條件與現實狀況都需要性格與個性的相輔相成,才可能有真正的一絲絲機會。
學習不是一張桌子、一條牙膏、一個杯子這樣的具體事物,對所有人也不是一體通用的,而學生在過去遇見多少事、認識多少人,累積了怎樣的人生經歷,產生了怎樣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對事物的視角與判斷,我無從得知,不可能一兩次的見面或者一小段時間,就真的能夠轉變他們的態度與想法,況且人與人之間又如何做到完整的信任?於是「教學」這件事勉強了教學者,也苛待了學習者,所以我過去教完那批學員之後,我就不再考慮這個面向的問題了。
我努力的專研技術與技巧,以及市場運行的道理,探究操作者與市場間的相互關係,林林總總與操作有關的實務狀況,終究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理想與實現自己的目標。我的目標是成為「操作大師」而不是專業的講師,或許許多人覺得開課賺錢來得很快,也比較穩定跟輕鬆,但它真的不是我的選項,對照我為了技術所投入的時間與犧牲掉的生活,這些虛耗掉的金錢與心血都是無價的,如同一個人的武林,如果不是要求完美和求好心切,哪會有那種「不瘋魔、不成活」的痴迷。
我是有底線的人,也一直期望保持住自己的質感,如果為自己下個定論,那我會說:回歸初衷!
PS:
以此紀念一位遙遠未可知、卻能心意相通的好友,並將此書獻給我的母親與家人。最後感謝所有參與本書的聚財朋友以及我自己,至少經歷這些日子以來的風風雨雨,我還能留在這個市場,證明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