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的領域裡,到底是「知難行易」或是「知易行難」?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是我覺得比較貼近國父倡導的「知難行易」,感覺上,做要比講簡單多了。許多人在實際操作時,直覺上告訴他應該買進;或是突然間感覺不安,仿佛有個聲音告訴他應該賣出,事後證明都做對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人認為這是正確的總經判斷,有人說是操作經驗夠豐富,也有人歸功為第六感。
金融市場會操作的投資人比比皆是,但若要他們把所有的進出方法化成文字,或是寫成一清二楚的規則,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是相當困難的。首先在邏輯上可能就完全講不通,規則也無法前後一致,導致實務上完全是操作者的直覺動作;如果連操作者自己都無法定下規則,學習者便無法學到精髓,更遑論在以後的執行上依據實施。
市面上有關股市的書籍大部分都在談論資金控管,或是如何買賣才能獲利,卻很少提及在進行買賣時,是何種力量讓投資人堅持持有股票,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放手?何時是趨勢的延續?何時是非趨勢的多空矛盾?本書由心理面探討緣由並且重新改造,整頓出一個全新的操盤手法。
從過去多年跟客戶面對面、開過的幾百場講座裡,我得到一個心得,能夠長期留在金融市場的,都有自己的一套進出規則,這些規則幾乎都不一樣,有些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站在技術分析者的立場,其實只是在各式各樣的指標間滾來滾去,投資人最缺乏的是整合性的過程,把自己熟悉的指標做一個汰陳去汙的篩選。
1994年,我自己有段奇遇之旅,讓我對技術分析有了全新的觀感,這麼多年來,我一再試著把這些學到的觀念,藉著實際的行情,一一呈現給後學者,希望能影響一些對行情有期許的後進,這本書應該可以充分描述技術先進們的操作觀念與技巧。
這次因為次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危機確實造成很大的衝擊,但有人認為擔心和憂慮都是白費時間,投資操作是看長期的,只要規規矩矩、兢兢業業,根本就不需有太多的困擾;景氣差的時候比較不那麼忙,反而可以趁機整合他人的觀念與技巧,從中找出適合自己且可以長期使用的技術。
前言舞台上,川劇的演員以神秘的技巧快速變出千變萬化的臉孔,同樣的,初探行情的投資人看技術分析也是看得眼花撩亂,成千上萬種指標,隨時跟著價格變出各式各樣的面孔,忽時叫多,忽時叫空,不曉得該相信哪一個,或是如何挑選與使用。讀者也可能發現,一般人老的時候,會由年輕時的各種模樣,慢慢變化成少數幾種臉型,老年的世界只剩下幾種臉型,這家的老先生會跟那家的老爺爺長得愈來愈像。
其實研究指標如果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一段時間之後,指標就像是一家人。原先我們使用的指標也只大概分為幾類而已,由它們的計算方式就能大約了解其構思的邏輯,而且經由價格與指標間的互動衝擊,我們也可以逆向推論,只要成功預測指標的方向,就大約知道價格將要發展的方向,這讓我們操作行情的勝算又增加了不少。
只要透過攝影機的放慢鏡頭,我們就可以一窺變臉的過程;但是行情每天忽多忽空的變臉,非得要探討指標的組成公式以及如何計算的過程,甚至研究投資人的內心深處,才能找到原因。
龍應台曾經講過一句話,我們一般人看到的都只是鐘錶表面的時針、分針,可是如果你能走到鐘錶裡面,就可以看到那些齒輪如何帶動下一個齒輪,每一個零件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沒有一個零件是虛構的──這也就是行情界的環環相扣、齒齒相連,就看是短線牽動長線,或是長線影響短線罷了。
你可能是個技術分析的操盤高手,但是卻不知道指標是如何操控行情,本書藉由探討操作者為何買賣的內心衝擊,以及為何時而群體、時而孤立,再經過逐一解剖指標公式的過程,讓讀者深刻了解指標為何失效,以及何時是最好的使用時機,不再只是會使用指標的過客。
近幾十年來,隨著國際金融流動的管制逐步廢除,進入全球化的投資,各國的股市漲跌早已不再是各走各的路,而是和全球同步性的劇烈起伏,我們熟悉的傳統預測方法與經濟分析,已經不再能提供市場操作者必要的指導,因此非常明顯的,我們應該思考原因,並以開闊的胸襟考量,積極改變,才能擴大並加強我們深賴的技術。
本書特別感謝網友周家任先生與賴文煌先生的仔細核稿,讓文章能更真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也特別感謝陽笙資訊(神彩飛揚系統)的協助,讓本書的概念能夠以圖型完整的展現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