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學習應用猶如戰技運用,到某一階段後就會有使不上力或遇到瓶頸無法突破的現象。此時,應要跳脫技術的範疇,往更高的戰術與戰略層次做思考與觀察才會有進展。
若有機緣建議翻閱一下有關太極理法的書籍,如:解守德 - 太極內功心法、沈壽 - 太極拳文集.. 等等。
理解習練太極的人如何與對手應戰,如何以柔克剛、靜待關鍵點才出手的修為;以及其有別於一般武術的特色 -「上善若水」、「捨己從人」、「隨曲就伸」、「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
若能了解一下太極拳的技擊克敵應用方式,以及太極鬆與靜的內涵,可以啟發將所學的操盤技法應用得更好!
上善若水
《孫子兵法》虛實篇,「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應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段話以水的形象作比擬,提醒我們應以彈性的方式去面對不同的戰局變化。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是太極中重要的觀點與風格。太極拳理以『主柔』為核心思想,「柔能克剛」、「柔弱勝剛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
太極拳採用「以柔克剛」的「捨己從人,隨曲就伸」取得技擊勝利。
「捨己從人」,不是放棄自己,而是借力打力,以小搏大。
.
我們散戶要體認自己在股市不是行情的主導者或造勢者,沒有資金實力可以興風作浪,只能跟隨主力大戶的腳步亦步亦趨、上下行走;因此,採取「捨己從人」的方式來應付實力強大的對手,以獲取適當的利潤。
「捨己從人」,不自作主張、不預設立場,順應客觀規律在股海求生存。
.
自作主張用固定的手法(死多頭與死空頭),背逆客觀規律,必會出現丟、頂、硬撞,造成失敗;自以為是的固執多空,會讓人賠大錢。
太極修為:虛靜沉柔
虛 --- 虛涵萬象 (虛實陰陽)
靜 --- 靜慮深密 (靜觀敵變)
沉 --- 沉穩內斂 (沉著應戰)
柔 --- 柔和謙卑 (柔以克剛)
上述分陰陽二部分,沒有括號者是一般平日時的修為,有括號者則是迎戰克敵時的作為。
《易經.繫辭上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太極推手之五勁: 接、聽、引、化、發
接勁:對方來意,我用意接;對方對力,我先發制人,唯不丟不頂。
聽勁:以接觸點聽勁,通過皮膚感知對方來力之大小、方向、速度、隨曲就伸,而後將其引化。
引勁:沉肩墜肘,腳分虛實,腰肘向後,左右移動,使對方雙腳離,如臨深淵。
化勁:手輕放意,涵胸,上身鬆靜,以腰胯帶動一切,使對方來力如捕風捉影,無處施力,無可進攻。
發勁:將對方引進落空後,自己周身相合,儲氣貼背、意氣神、腰腿胯同步對準對方中心,意放足,力由脊發,速度如放箭,令對方騰空而出。
.
.
太極推手四要:沾、黏、連、隨
沾者,提上拔高。有一個點與對方接觸謂之「沾」,沾著不使丟脫。
黏者,留戀繾綣。有數點與對方接觸謂之「黏」,俗云:「沾是一點,黏是一片」,吻合燙貼,往復纏綿。
連者,捨己無離。輔「沾」而行「黏」接,繼而貼住,不斷不離,不丟不頂,與對手相連不離。
隨者,彼走此應。輔黏而貼,緩急相隨,不先不後,不輕不重,緊跟不捨,如影隨形。
四要引申為股市操作:
沾者,少量試單。
黏者,「沾是一點,黏是一片」,於此比喻資金投入、拉高部位。
連者,不自作主張,跟著趨勢。
隨者,不預設立場,如影隨形。
沾黏的要領:
沾黏一定要貼近對方「聽勁」,貼近對方才容易進入有效攻擊範圍,「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透過太極拳獨特的身形步法閃避對方的出擊,化去對方力道後,加以靠近沾黏適時予以反擊。
太極拳實戰技術的有效發揮,全身鬆柔靈活,隨時可沾黏在對方身上,對方欲走我緊隨其後,欲攻反而予我可乘之機!
「沾、黏、連、隨」展現「以靜制動」、「後發先制」、「捨己從人」和「順勢借力」、「借力打力」等太極拳法與拳理的獨特技法。
太極推手四忌:丟、頂、抗、扁
丟者,離開。未與對方保持沾連或突然脫離,自棄沾聽。
頂者,出頭。走化未空,乃生頂撞。
抗者,太過。未經走化,用力抵抗。
扁者,不及。不以圓轉運化之法消去對方之勁,致成凹陷偏斜。
四忌引申到股市操作:
丟者,太早離場、太早進場。
頂者,拗單不停損。
抗者,逆勢反向操作。
扁者,摸頭摸底、賺一小咪咪就快閃。
《太極十三勢行功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歎惜。
.
.
《太極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連而不斷。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淨,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