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7華碩當年是4個很會組電腦的台北工專年輕小伙子於1989年成立。當時PC DIY開始萌芽,台北工專就在光華商場旁邊,順理成章、學以致用。賣起自己設計的主機板。華碩主機板是當時發燒友指名要買的牌子。而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幫Intel處理連美國工程師都無法偵錯的針腳問題。從此成為Intel御用主機板,並成為全球主機板霸主直至今日。
當時的四個小金童徐世昌、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其中廖敏雄最低調,1996年股票才上市,1997年就辦退休,持有6%當時市值近300億股票,當個快樂投資人移民去。謝偉琦則是在2003年離開華碩一樣持有6%持股,但當時市價大概掉到只剩100億。2014買下全球知名雜誌《富比士》,現在是一個專業投資人。
華碩股票上市後大漲到890元成為新股王,為了維持營收成長,開始跨足PC代工與NB品牌。NB自有品牌ASUS賣的不錯,僅次於聯想與DELL,居全球第三。但代工毛利低拖垮華碩營運、且品牌與代工分不清,引起客戶疑慮抽單。再加上2008金融風暴,華碩股價竟然被打到29.5。逼得華碩在2010年辦了一個很詭異的減資案。減資比率85%,原股東1000股被減到剩150股,但另外可以分到408股的4938和碩。徹底把賠錢貨代工部門切割出去。減資完後首日掛牌,華碩參考價291元,和碩參考價只有24元。
經過這次的徹底分家,剩下的2個創辦人童子賢與徐世昌等於也離開了華碩,只拿到和碩。華碩這幾年很辛苦,主機板業務雖然還是全球第一、筆電第三,但PC與NB早已微利化。更慘的是華碩成立手機品牌,持續拖累華碩。華碩目前股價在226,10年來等於原地踏步。而當時被歸為賠錢貨的代工廠和碩,少了品牌枷鎖。除了繼續幫ASUS代工,也接到了過去筆電對手ACER、DELL、聯想訂單。後來更是除了鴻海外,第二家拿到iPhone與iPad的代工廠。股價最高漲到100。不管是營收與股價都勝過老牌的仁寶、英業達、緯創、廣達。
今天不談和碩,重點在於5264鎧勝-KY。鎧勝是一家很新的上市公司。2010年才成立,原本是和碩旗下的機殼部門。2013年以90元參考價掛牌上市,當天蜜月期最低都在130以上,後續最高漲到216.5。鎧勝的美麗與哀愁,都與iPhone息息相關。iPhone的4與4s因天線門問題,從iPhone 5起,5s、6、6s、7都是採鋁鎂合金。但天線問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獲解決。iPhone 8開始到iPhone Xs又改回雙面玻璃機殼。金屬機殼用料只剩邊框。2017年起鎧勝營收與獲利同步大減。去年更創下成立以來首次虧損,股價也因此跌到最低35.1。5年之間股價被打2折還有找。
鎧勝過去一年是為了獲得蘋果iPhone訂單,為通過金屬機殼生產設備認證,投下大筆成本,導致全年虧損。但現在完全通過認證,先前投入的成本僅為一次性,當未來重新獲得蘋果機殼訂單,不管是iPhone、iPad、Mac Air。獲利將會明顯快速升溫。
鎧勝去年前三季EPS還是負的5.3,但Q4也開始轉虧為盈,EPS1.15。相較於另兩家機殼大廠可成與鴻準。鎧勝的表現完全是倒吃甘蔗。有美國白官財經幕僚養成之稱的高盛證券,極少評論台股,但最近也分析鎧勝今年每股有望一口氣大賺4元以上,2020年更會衝上7.3元,增長幅度極為驚人。
最壞的情況就是最好的機會。鎧勝上市5年以來,兩大股東,過去的華碩小金童,童子賢與徐世昌完全都沒有轉讓持股。鎧勝屬KY股票,外資持有68%,其實有60%就是屬他們轉投資公司Asuspower所有,籌碼極其安定。如果他們216.5都沒有賣了,一般散戶買在44以下。伴隨著鎧勝營運轉機,未來應該都有非常好的獲利機會。
過去我曾抓過1786科妍從新上市的126跌到38。過了半年也漲回100。相信同年上市的5264鎧勝-KY也不會讓大家失望。跌深就是最大的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