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想再跟你請教一個問題有關稅金的部份我看所得稅法有關利息收入的條文,利息所得免稅額度是二十七萬元你面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會將配息總額降低到低於這個金額呢還是會乾脆不理它或是有其他的避稅方式?
股道兄您說的有道理機器到底能不能夠發揮他應有的價值還是只是決策者錯誤下的鐵證這可得好好真濁的
股道兄及pool說的有理,直指我的傷心處。統一超33張平均成本48,抱到69沒賣,又抱下來。被老婆罵,為什麼沒賣?我以為還有更高價。跌下來後又加碼50.5元到55張,到了61.5元全賣掉,後來漲到80。被老婆罵,為什麼賣了?我以為要跌了。中華車100張平均成本33元,抱到40元,又抱下來,34元全出了。這次自已罵(因為沒告訴老婆),為什沒賣?還不是貪心,以為還有更高價。這一切,都是為我的錯誤決策下的鐵證。真的搞不懂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才好。一直在思考,學習的小散戶。
「如果」(因為我沒那麼多閒錢^^)是我,在沒有好的投資標的情況下擁有一大筆錢,除了把定存免稅額用盡外,剩餘的錢可能去買債券或債券基金.....不會被扣稅嘛。這還是要實際精算一番,算算存在定存被扣稅划算,還是買債券或債券基金划算。
p.s.財一定要理,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俗語說:「小富由儉,大富由天。」...中富呢?就是要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而且勤奮點算。^_^
我推測laia指的是電子股吧?!因為據我所知,2000年以前的電子股飆升過兩波,而同期的傳統類股卻是往下修正。
大多數電子股是成長股,特別是2000年以前是小股本大成長,加上當時市場資金全集中在他身上,所以反映出的股價都飆的驚人,很像80年代資產股與金融股。如今電子產業大成長不在(只剩零星幾種產品成長依舊),甚至有些產品已慢慢成熟而開始隨供需況況上下波動-----就像景氣循環股;反映在股價上自然比較合理。翻閱生產dram相關產品及其通路商業績,應該就可以發現這種狀況......
忽視不合理的價格當然是正確的,就像颱風過後一小把蔥就要100元,合理嗎?如果你是蔥農在預估獲利時,當然不會將此價格拿來計算。(雖然現在海面上有三個颱風^^)
還是要在特別強調一次,市值法或平均盈餘法都只適用於景氣循環股。一個可能堪用的法則誤用於不對的地方,還是錯。所以在應用前請先確定那是景氣循環股......^^
好久不見。請容我插個嘴.....
"什麼時候該買"對你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從所提例子可以了解....買得價格都不錯。至於"什麼時候該賣",這問題也曾困擾我很久,許多方法都嘗試過,最後還是使用"倒金字塔往上分批賣出法",雖然經常碰上賣完續漲,但久了也就麻痺了.......不過呢?該有的獲利(也就是預期的獲利)是沒跑掉。
僅供參考.....^^
股道照顏色所說的"利息所得免稅額度是二十七萬元", 這只是指銀行存款的利息, 不包括股票配股的股息喔! 股票配息不管多寡, 都要併入所得計算.
ㄚ伯,可能是我沒描述清楚,造成誤會27萬包含銀行利息,股利及債券配息,所以如果買八十張中鋼今年配息就超過這個額度了不知道你面對配息超過的時候怎麼處理
不好意思! 送出後發生問題, 我打的字都不見了....
我想請教頑童兄:你的"倒金字塔往上分批賣出法",如何設定獲利點? 是像: 15%賣出一個比例, 20%賣出一個比例....類似這樣嗎? 若股價未達到預定點就下來呢?
我之前的持股在獲利+30%賣出1/3, 以為還會再漲, 結果掉下來, 等反彈至+20%再賣出1/3, 又以為他還會漲, 結果又掉下來, 最後其餘持股在將近10%全賣出, 總結有+20%, 但過程很磨人. 而且我好像跟你相反, 你是"往上賣", 我是"往下賣".
是的,自從實施兩稅合一後,股票的股利所得,包括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都不再併入利息所得免稅額度(87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的緩課記名股票股利例外),而是計入營利所得。
如果所得高原本就適用高稅率,是否參加除權息有時會成為小小煩惱.....在無其他顧慮與不違法的情況下,最明顯有效的方式就是分散所得(兄弟姐妹、成年子女),如此一來稅率自然會有所下降;基金公司常抓住這點大作文章與廣告,鼓勵投資基金,問題是...稅是省了,但本呢?兩難......^^
回上一頁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