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合一(4743)、巨大(9921)
順流小畢說:我不研究市場,我只研究我自己。
實為言簡意賅之真理。
跟筆者的觀念正是不謀而和,因為《股市斷捨離》書中的最後一段章節就是「反求諸己─交易之道的真解答」。只是小畢透過各種交易紀錄分析之下,遠遠比我執行的更加徹底,這方面實在汗顏。
但也好在有聚財網這個投資社群平台,裡頭一直有許多亦師亦友的投資前輩與同好們願意出來分享,不論是透過文章或是講座都可以補足自己欠缺的部分。
首先,先來講一個故事:市場是什麼?參與其中每個人的反應就是市場,其中有大咖也有散戶。人性就是多面向、市場自然也會是多面向,每個人的反應也都不盡相同,過程與結果也不會相同,當然適合你的東西也不一樣。
若你饑寒交迫二天,好不容易有人給你一塊麵包,後來剛好旁邊也有位老太婆也餓了兩天,你會如何選擇?完全不理會他,先顧好自己再說?全部分給她?分一半給她?請她去跟給你麵包的那個人要?再去找給你麵包的人幫她多拿一份?去找給你麵包的人,說有個老太婆也需要?去幹掉給你麵包那個人把他的錢財與麵包都搶奪走?把老太婆當作搖錢樹賣弄可憐自己在旁收取施捨的利益?把老太婆幹掉順便當作糧食吃了?
同樣一個事件,你最起碼有9種以上的反應與選擇。一段走勢漲跌的運行,你同樣也有多種選擇。
給你同樣一段走勢圖,我相信若給10個不同的人交易,所得到的答案都會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只做了1筆交易、但有人可能做了100筆交易,大家用來判斷的方法不一樣,進出場條件與進出場點也會截然不同,更別說每個人的執行力更是不同,所以最後有人會賺錢也有人會賠錢,有人可能大賠也有人可能大賺。所以是走勢(市場)有問題還是個人有問題?答案應該相當清楚,市場本身不會有問題,因為無論怎樣的走勢,一定都同時存在有人會賺錢、有人會賠錢。
而小畢提出的專注研究自己的確是真道理。因為你無法控制市場與要求市場,你唯一能夠控制與要求的還是只有自己。我在<股市斷捨離>書上有說大賠的因子就是這三個:逆勢、凹單、重倉交易,先確保自己不做逆勢之後,就先能避免錯誤的凹單,因為所謂的凹單本身就是逆勢狀況下的一錯再錯。先能要求自己不做逆勢之後,你最起碼就能先穩住交易的狀態,因為處於虧損的狀況之下,你的交易狀態與情緒通常都不會太好、甚至會影響你的交易節奏。
輸家總是沉浸在尋求破解市場的必勝操作方法,
而贏家只專注在自己是否依循自己的交易原則。
本篇回文+挺+5分=全退點!(歡迎回應"老太婆麵包的故事"反應的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