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iPhone的旅程:鴻海孕育經典的精彩故事遠見1652



  
APP收通知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0

相關個股:統一(1216)、鴻海(2317)、世界(5347)、時報(8923)、全國(9937)

日落時分,鄭州富士康工廠日夜班人員交接上下班時的盛況

iPhone大概是全球最知名的智慧型手機,從2007年第一代誕生至今,已經賣出超過10億支。它劃時代地重新革新人們對手機的定義,App Store的出現,更改變世人生活方式,相當程度地影響文化、經濟、商業、娛樂體系。

Apple公司之所以如此前瞻,除了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與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多年來的創新與努力之外,在背後支持、供應手機內部零組件的鴻海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也有著功不可沒的地位。《紐約時報》這次直擊位在鄭州的鴻海工廠,講述一段iPhone誕生的過程。

你拿在手上的iPhone,每2部就有1個出產自鄭州工廠,在一連串精密、細緻、專業、系統化的製造過程中,囊括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業務,每部手機都會有超過200多個供應商的心血結晶。


這些供應商,其中最大的,就是鴻海集團旗下的各個部門,如微芯片、芯片、計算機調解器、相機鏡頭、麥克風、液晶顯示器、金屬鑄模等製造。

蘋果公司會向各大廠商訂購零件,而後交由鴻海(富士康)代工生產,它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品牌,市值超過兆元新台幣。

在工廠內,整體面積占5.7平方公里,最多可同時容納35萬名員工,大部份人的收入約為時薪1.9美元(約台幣60元),工作內容俗稱為「FATP」(final assembly, testing and packaging),亦即最終組裝、測試和包裝。

光是在此,就有94條生產線,超過400種步驟來組裝iPhone,每一個員工都會有其各自專門負責之領域,包含拋光、焊接、鑽孔和牢固螺絲釘,一個月可以製造出50萬支iPhone,大約一分鐘就有350支手機誕生。

當它完成了生產線上的任務,會被放進時尚的白色箱子中,再轉送於木造拖板上,等待卡車運送出關。


包裝好後的iPhone,會載運至幾百公尺外的大門,門口已有中國官方所設的海關設施,稅務人員會在此協助稅收運行,以便手機能更方便出售給中國消費者。

這兒除了是組裝完成的最後一站,也是iPhone手機行銷全球的起點。富士康同樣會在這個海關把製作完成的手機賣給蘋果,蘋果再轉賣給世界各大電信業者與供應商。

整個流程會透過雲端運行,蘋果再藉此把利潤轉給在愛爾蘭(Ireland)的分支機構,因為愛爾蘭稅收較低,以減少出關成本。

出關後,iPhone會被運往5公里外的鄭州機場,機場近年來規模有著顯著的擴建,主因是每天都有幾萬支手機要送往國外。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在鄭州生產的桌上型電腦,都是使用海運運送至美國,船期幾個月,但iPhone手機較小,透過飛航運送效率更顯得高、也省成本──每趟飛行,最高可載運15萬支手機。

有趣的點在於,把手機運送到上海,跟運送到舊金山的時間差不多。

直接銷於中國市場的iPhone會在電子儀器上先通關為「出口」,再通關為「進口」,這些步驟會直接在工廠內完成。改為進口後,每部手機會增加17%的增值稅,費用由海關賺取,再載運至全國各地。

這些iPhone會被裝上大卡車,從鄭州開18個小時抵達上海,再由上海蘋果行銷中心統一分派。一輛卡車會裝載3萬6000支iPhone,由於光是價值就超過2700萬美元(約台幣8億3000萬),每台車都會有全副武裝的保全護送、衛星定位、數十支多角度攝影機監控。


鄭州人口600萬人,屬於二三線城市,原本的發展就沒有非常完備,但自從富士康進駐以後,它創造了數10萬個工作機會、推動經濟成長,並給各項補貼和資助,如員工宿舍、交通補貼等,政府也在降低稅收和行政制度簡化上努力,期待富士康的範本能吸引更多國際大廠進駐。

郭台銘在這上面的努力自然不在話下,他三不五時就飛往工廠,觀察員工狀況,與地方官員、相關單位協商,用更低價格取得土地,營造更多基礎設施。

如今,全世界有一半的手機是出產於此,這讓鄭州甚至有個美稱──「iPhone城」。

(圖片來源:nytimes、sina)

0



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  是一種向上的涵養,也是一股前進的動力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至遠見官網:www.gvm.com.tw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