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晚上是否會看「錢線百分百」,晚上無聊打開電視看看,議題正好再討論匯率,台幣貶破34市場普遍認為強貶可以救出口,那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就學理觀點來看,寬鬆貨幣會製造通膨壓力、貨幣貶值有利出口,這兩項,日本、美國、歐元區不是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嗎?就理論而言他們目前應該會有所謂通膨壓力,就算沒有至少通膨也會提升,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美國通膨率持續不振,歐洲、日本就更不用說了,全球通縮的窘境讓經濟飽受痛苦,那麼是貨幣寬鬆力度不夠,還是發生什麼是而改變了經濟理論呢?
大家一致公認貶值救出口,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說法,舉個例子好了,A國生產水蜜桃,B國生產血壓計(這是我和我太太解釋的項目),2顆水蜜桃可以換1個血壓計,所以A國的人需要生產2顆水蜜桃換1個B國的血壓計,這就是所謂「以物易物」,但是當出現所謂共同貨幣「貝殼」後,情形改觀了,當大家共同承認1個貝殼可以換一1個血壓計,那就表示1個貝殼也可以換2顆水蜜桃,當生產水蜜桃的A國他不需要那麼多的血壓計,所以就先把賣出的水蜜桃換成貝殼,等以後有需要時在用貝殼換血壓計,可是有天A國發現如果貝殼可以比較輕鬆的換血壓計後,那何必辛苦去生產水蜜桃,所以就改大量養殖貝殼已獲取更高報酬,這樣A國原有生產力就會下降,這樣說大家懂嗎?這養貝殼的就是美國,他們大量印製鈔票來換取更多東西,台灣出口因為匯率而處處被殺價、競爭,所以匯率是否真能救出口是有問號,應該說貨幣貶值可以讓領取美元的企業賺取比原有更多的獲利,但是台灣非原物料生產國,所以進口原物料成本就會增加,若此時美國再來殺價(如蘋果),那台灣企業毛利不是微乎極微嗎?這是問題的本質。
然而更奇怪一件事就是,我們賺取美元那麼多,卻把美元又拿回美國投資(買美債),就像爸爸賺美元,卻把賺來美元沒有拿回家改善家裡經濟,而把賺來美元去投資美股,這樣錢來錢去,我們賺到的就是一張張的債券,這樣如何改善生活經濟,賺取美元後,將美元換回台幣是可以讓台幣升值的喔(敲匯),當台幣升值,就能減緩物價上漲衝擊,並有助於經濟改善,所以台幣升值有利內需消費,這才是有感,現在真的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