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市可說煞是有趣,有大跌,也有強彈。好不容易等到了週末,各國股市都已經收盤,總算有一個平等的立足點可以來計算這段期間內國際股市的漲跌幅。
我關心的數據有四個:
一是上波大趨勢自最高點算到最低點的總跌幅,簡稱上波跌幅。
二是從8/24(有些股市是8/25)低點算起到反彈最高點的總漲幅,簡稱反彈漲幅。
三是上述反彈見高後,回跌所到之最低點所歷跌幅,簡稱本波跌幅。
四是從8/24(有些股市是8/25)低點算起到最後交易日收盤價剩餘之漲幅,簡稱保有漲幅。
以上四個值可以整理成下表:
另開
在上波空頭中跌幅最慘的上証、台股與費半,毫不意外也正是反彈漲幅最凌厲的三大股市,但反彈後的修正幅度前三大反倒是德股、費半與日經,顯示強弱之變並非遵循固定的規則。不過到週五收盤為止,保有漲幅最強的三大股市仍是台股、費半與上証指數。
綜觀來說,台股自8/24以後身兼反彈漲幅第一高、本波跌幅第二低與保有漲幅第一多的股市,可謂是世界最強,如果照作多強勢股、作空弱勢股的邏輯,應該要作多台股,放空日股與歐股才對,如果一個人不敢放空漲勢最強的股票,卻敢放空漲勢最強的指數,那也是挺弔詭的。
當然就常理來看,台股不大可能長居世界最強的股市,而且現在越強代表以後就會越弱,就像之前台股跌第一慘,反彈變第一猛一樣。但未來總有一天轉弱又不代表現在立刻就會轉弱,猜測台股什麼時候轉為弱勢股市就跟猜股價轉折一樣,沒什麼實質意義。
在台股真正轉弱之前放空台股,就算作對方向,跟作空其他股市相比可能也是少賺不少(至少這波就少賺不少)就算是一向只操作台股不碰其他股市的人,似乎也不必這樣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