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滬深兩市超過一千五百檔股票一片慘綠,其實是中國證監會不小心犯的錯? 那為什麼各投資機構對「救市」來遲的中國政府,仍有信心?
六月二十九日,看著屏幕上一根又一根的跌停板,上海、深圳兩股市超過一千五百檔股票跌停,投資人看得臉也綠了。甚至傳出有湖南長沙的股民因為融資平倉,跳樓自殺,對比前一段時間連大學生都借錢投入股市,令人不勝唏噓。
兩週來,中國股市連續暴跌,下修幅度超過二○%,已經到達熊市標準,即便中國央行連續降準降息,仍然止不住頹勢。
六月二十六日,中國股市大跌,中國央行二十五日才透過旗下《金融時報》暗示「六月不降準降息」,卻緊急在二十七日宣布降準降息,但為時已晚。
六月二十九日,中國股市持續大跌,雖於三十日漲回,但七月一日、二日兩天又連續下探,上證指數失守四千點關卡,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成也槓桿,敗也槓桿
這一波瘋狂下殺,是由中國證監會打壓高槓桿場外融資開始的。
「高槓桿場外融資大概在一.七兆人民幣,」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解釋,「一般槓桿一元本金借三元就很高了,中國甚至有一比五,一比十的。」
中國政府想整頓市場秩序,但拿捏出手卻沒有經驗。「中國政府低估了降低融資槓桿的影響,」游金智分析,中國證監會原先只想清理過高槓桿的場外資金。股市如此暴跌,完全出乎中央機關的想像,看到股市暴跌,才急著要救市,已經晚了一步。
時間拉回六月中,牛市當前,中國股民紛紛融資投入股市,然而,其中有約一兆人民幣都是設有強制平倉條款的槓桿投資產品。以十倍槓桿為例,股民只要投資一百人民幣保證金,就可以買入價值一千人民幣的股票,但只要股票價值下跌超過一○%,虧損數目等於保證金時,股票就會被強制賣出,賣壓再導致新一輪的平倉,產生連鎖反應。
令人意外的是,即便中國股市一瀉千里,各家投資機構仍然老神在在。持續唱多陸股的原因無他,就是對中國政府救市深具信心,而中國股市向來是跟著官方政策走的。
為何中國股市非好不可?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指出,中國股市向來都是政策盤,並不一定反映基本面。過去七年來中國經濟大好,但股市仍舊維持在低檔。去年第四季以來實體經濟不佳,股市反而衝上七年來的高點,就是中國股市不完全和實體經濟接軌的證明。
為何中國股市非好不可?游金智分析,中國政府強力推升股市的原因有三:解決地方債問題、改革國有企業,以及調整產業結構。股市必須處在高點,才有可能解決這三件問題。
首先,中國地方政府浮濫舉債,一直是筆理不清的爛帳。許多地方政府會透過地方國企借錢還債,企業的股價高,借錢會比較容易。
國企改革是另外一個重點,截至二○一三年底,股市中二五○○家企業,國企就有一千家,佔比四○%,市值佔比更高達六○%。股價好,有利於併購;為了讓國企總經理不僅重視規模,也重視獲利,大陸改以分紅配股當國企高階經理人的報酬,股價高,改革會比較順暢。
調整產業結構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隨著中國平均薪資快速提升,製造業在中國的人事成本大幅提高,許多工廠甚至紛紛外移到東南亞。「再這樣下去,中國會面臨中等收入陷阱,」游金智嚴肅地說,「當人均收入達到一萬美元,但還沒有發展出高附加價值商品時,就很危險。」而牛市可以讓新創企業籌資變得更為簡單,加速產業轉型。
既然股市由政府主導,那麼當中國政府不再推動牛市時,就是陸股停止上漲的時機,但這個時機點仍然沒有到。
「現在就看中國政府有沒有意識到需要穩住股市,」游金智說,「我想他們是有意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