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由 wtkao 在 2011/12/05 00:02:48 所發表的內容: 故事中的當事人有辦法再用100萬元買股票,然後賺到第二個2500萬元嗎? 我認為如果做不到第二次,第一次的成功就只能稱為偶然 如果曾雅妮一生只拿到一次高球公開賽冠軍,大家會當她是台灣高球天后嗎?  如果王建民一生只在大聯盟拿到一次勝投,大家會當他是台灣棒球之王嗎? [img]non-asp/emot/ ..... |
|
我想您或許說的對,但是如果你可以賺到2500萬,其實你已經是高手了,因為90%的人一輩子是賺不到那麼多錢的,我這同學不
但把三個小孩例假日都帶他們去參加很多活動(如去看某個高雄殘缺的動物園收容所,讓小孩體會很多事情),他也常去美國和
大陸旅遊,憑藉的就是高達2500萬的存款,他還不到40歲就達到這樣的儲蓄,而他當時年薪還不到80萬,等於要白做30年不吃
不喝,我認為他即使不用賺到第二個2500萬,這輩子已經贏過90%的人了!
我補充一下他的操盤思維(以下是當時他的看法,不代表現在行情還能如此)
1.判定獲利有50%的股票必下重注
我當時一有股票的"特殊"消息,就會問他,但他都會問你預估漲到哪?我就會說大概賺10%或20%,他就會說這樣不值得買,因
為他說如果沒有50%不用考慮了,因為你預估50%最後可能只漲到30%甚至更少,但說真的要找到這樣的股票真的不容易,但只
要確定有此機會他必下重注大買!
2.從產業做最深入研究
他研究產業到很深入的部份,我可以
舉例來說(這是上上週他來找我說的),他說大眾銀行前老總是新加坡太陽能審議委員會委員(當時在台灣年薪NT1億,被很多
人批評,但其實在新加坡年薪超過台幣NT2億,他來台年薪減半),他在台灣沒有同意過半件太陽能
公司的貸款,這在台灣應該是絕無僅有,因為太陽能很熱門,他說這老總說他在新加坡就是知道不能投資,因為一個產業竟然上
游和下游都是靠補貼過日子,這樣的公司怎會長久?他看太陽能所談到的程度,由我看來遠遠超過所有台灣證券公司的報告,因
為這些報告都是叫你買,只差在幾元買進而已?他是永豐企金放款,常要去大陸跟企業接觸,未上市的公司有些連企業老闆財務
狀況研發產品未曝光的他都知道,我很佩服他的認真!
3.技術分析只是參考,但嚴格停損
他的口頭禪,台股是上檔無壓力,下檔無支撐,因為外資比重高,他認為技術線只能參考,每檔進場後所以他都放很久,但
卻又常出在高點,有時獲利200%甚至300%但虧損一到15%一定出場,我記得他有一檔股票30元買漲到60元沒出,結果大跌跌回
32元,他說他快氣炸了,但他仍等待上漲,後來跌到27元附近他就砍了(100張),結果最低25.7元一路又漲到68元,他已經
盡力了,這是命!
看到理財週刊說選前會漲1000點,這結論是他跟我學姐(也是股市大戶)都預測相同的事,那到底要買哪類的股票?等我問清楚
再跟各位說明白吧!
還是那句話,請各位多多支持新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