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靜待有利於己」的條件之下進行交易才有嬴的機會,也才能贏的更多。
交易最大的風險不是失敗,而是失敗之後所導致無法翻身的惡性循環。
只要沒有進場冒險,就不應該妄想獲利
股市中充滿亂象,而不想被騙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貪
名師達人為了行銷,"誇大"就成了必要之惡。
以cola的經驗,我反而覺得業餘的投資人比較有輸的起的本錢,更容易成為贏家。
以資金管控取代預測行情
投資理財是為了能夠安心退休,而不是取代正職。
極端的操作模式可以帶來可觀的獲利,但同時也隱藏著高度風險。
不是老師留一手,而是那一手根本就不存在。
聰明的人,吸取別人的經驗;普通人,自己累積經驗;更普通一點的人,重複失敗的經驗。
技術分析跟操作策略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純粹是解讀現況,但後者必須考慮風險。
股市忠烈祠不是按年齡排序,而是按”無知”排序。
技術分析其實不難,難就難在進場之後如何且戰且走,這就需要真功夫了。
晴時多雲偶陣雨,天氣如此,人生如此,股市亦如此。
好聽的話誰都會講,但沉迷於好話之下,被踐踏的卻是讀者的資金。
成功之路是漫長的,漫長到幾乎讓人覺得”成功”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或是與自己無關。
成功的經驗幾乎無法複製,但失敗的過程往往如出一轍。
若是無法承受失敗與面對失敗;將來即使成功,也是短暫的。
一次重大虧損的代價是延後十年成功,兩次重大虧損之後,讀者想要翻身可能就難上青天了。
唯有做到一步一腳印的務實哲學,一旦時機成熟,cola就會與讀者共同完成天上飛的春秋大夢。
長期閱讀秘密花園的文章,就能遠離股票市場的毒素,不會淪為股市洗腎族。
「行有餘力才能投資」,這也是三分法操作策略的基本要求。
坊間的操盤法多半都是從歷史的股價去尋找操作的規則,當然幸福美滿;可惜的是,歷史是死的,盤勢是活的。
Cola如實呈現操作過程,就是要破除「老師總是天上飛,學生永遠地上爬」的股市亂象與迷思。
我認為三分法的穩定度應該可以為我累積可觀的退休金,讓我的退休生活有品質、有尊嚴。
有時候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要的是一個務實可行的方法,而非純理論的高見。
訂定年度目標,然後全力以赴
股票操作本來就是投資理財的一環,而不是全部,更不是要用來專職操作的。
先從保護資金著手,然後靜待有利於己的條件,這樣就會離成功比較近。
過濾雜訊最好的方法就是長線操作,也就是三分法操作策略。
預測錯誤會造成虧損,但沒有適當的退場機制才是造成”重大虧損”的主要原因。
看似簡單無比的傻瓜操盤法,或許才是真正的贏家策略。
到底是財經專家沒有窮的權利,還是”窮”這個字是財經專家不能說的秘密?
若將風險考量進去,停損就是必要之惡。
操作並非穩賺不賠,靜待有利於己的條件是cola這幾年的交易心得。
照著技術分析操作輸錢是必然的,但不照技術分析操作將發生重大虧損,兩者都不是我們要的。
並不會因為我們上了課之後就會改變”操作很難”這四個字。
要以看懂盤勢為依歸,這樣技術分析才不會失去方向,淪為象牙塔裡的學問。
Cola有很多名言,每一句都是用錢寫出來的,非常務實,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技術分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能分辨出多空,除此之外,別無作用。
進出有據”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寧願錯殺,也不要死抱。
培養屬於自己的操作策略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就是”用錢下去試”。
操作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要進出有據就是成功的交易。
慢慢等待有利己的交易條件,不要輕言妥協
技術分析回顧過去,只有一個字”準”。但面對未來,這個字就變成”猜”。
最重要的是培養且戰且走的能力,而不是預知未來的能力。
操作部位的大小與格局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與風險承受度有關。
你我都知道要順勢而為,但重點在於順何勢?如何為?
如何在擁抱市場的同時,也能遠離股市忠烈祠。
要讓學習技術分析的讀者接受一年只做一兩次的交易是很難的
用自己的方式,並相信自己,一切慢慢來即可。
技術分析檢視過去,操作策略放眼未來,合而為一就趁現在。
風險與獲利,孰輕孰重?
看對行情不等同於做對行情,做對行情不見得能夠走完全程。
完美的操盤手必須具備新手的勇氣加上老手的經驗;只可惜,兩者永遠湊不齊。
人就是愛慕虛榮,迷戀專家與成功人士,才會一再受騙。
股票買賣與社會經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完全取決於有沒有正確的交易觀念
技術分析錯了只要修正就可以了,但操作策略錯了就必須付出代價。
金融風暴能夠迅速平息;是好事,也是壞事。
那些所謂的名師,絕對沒有他們自己吹的那麼厲害,也沒有媒體寫的那麼優異,只是臉皮稍微厚了一點而已。
人性是不喜歡輸,而常常輸小錢正是龜苓膏成功的必要之惡,沒有辦法逃避。
按表操課,進出有據,才能成為贏家,這點請讀者務必遵守。
當我領悟出技術分析只不過是交易紀錄之後,cola終於醒了,而且醒的非常徹底。
技術分析本來就只能代表現況,至於未來,根本就不是技術分析的範疇,不準是正常的,與你的判斷無關
真正的贏家是謙虛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市場之下,也不過是個凡人。
原來手上拿的不是藏寶圖,而是股市忠烈祠的生前契約。
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才能賺取波段利潤
唯有先擺脫過去虧損的包袱,我們才能得到重生
新手總是認為看對行情,等同於錢入口袋,殊不知,就連做對行情都不見得能夠錢入口袋。
一個人如果自大又無知,最後的下場當然只有兩個字,悽慘!
你要抱著準備賠多少的心態進場,而非準備賺多少
技術分析負責解讀現況,操作策略負責交易未來
再高明的預測,若是沒有足以落實操作的配套措施,一切都是白搭。
善用技術分析的客觀性,而非未來性
在賺大錢之前,要先學會保護自己的錢。
同樣的操作績效,風險大的有可能出局,而風險小的卻能長命百歲。
人們喜歡聽好話勝過聽真話
人們在乎口袋勝於腦袋
你可以輸,但贏的時候要贏多一點,這樣輸的才有意義。
唯一跟口袋有關的是「進場之後」,而非「進場之前」。
坐在雲端的大師與跪在地上的信徒
真正的學問是在進場之後,而不是進場之前
先維生,再翻身
唯有將風險開放到最大極限,才有可能導入最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