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統一(1216)、恆大(1325)、創業家(8477)、國統(8936)
2024-0915 再談課徵資本利得
相較於土地漲跌價回至1979年開始全數歸公,回至1990年開始課徵資本利得就複雜多了。
應該採取多層級資本利得稅率,例如美國式誘引唆使他人負債以製造,如網購消費貸,或者以金融貨幣手段框騙他人資產者,如財富理財管理業者的所有個人資產都應該100%全數歸公。
金融交易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或損失的65%應該歸公,損失也得以抵減未來利得。
實體經濟創業家的股權變現資本利得應該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或企業法人所得稅率,企業與個人最高稅率差別不會是避稅的途徑,即使資本利得是由人頭公司獲得,還是要經過資本所得稅率或個人所得稅率,或是普遍地以各種名目核銷為公司費用資產,如名酒饗宴色情服務豪車遊艇飛機,會計師為了保留客戶都會配合作帳,近來案例是恆大的頂級會計師多年配合恆大弊端,這現象要用全中國所有大數據交叉勾稽比對,才能避免人為錯誤或弊端。
投資型法人機構也應該施以多層級資本利得稅率,從承受最高投資風險如風投,到承受最低投資風險如五大國有銀行,適用多等級資本利得稅率,配合投資損失抵減未來資本利得,否則如今天投資法人幾乎像是討債公司,最後常常是強迫投資標的創業者買回股權的慘劇,絲毫不願承擔任何風險,這最先也是美國人搞的所謂附買回股權條款。
中國實體經濟在升級為創新高附加價值生產模式時,要更強化對勞力密集型民生產業支持,也要以財政稅率鼓勵其創造更高附加價值,這不是維持就業數量而已,而是避免陷入美歐經濟金融龐氏騙局空洞化螺旋,中國各方面至今被美式經濟陰魂不散地影響,以及維持經濟安全,只有實體產業創新才能提升毛利率,也就是提升工業附加價值,工程製造能量是中國文明的歷史優勢。
完全全中國統一標準徵收資本利得才能逐漸解除中國財政金融崩潰危機,不能因為是紅色權貴或共產黨員或公營事業而豁免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