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找了一堆公式,形成ETF選股機制
然後每年1~2次審核成份股,看似善盡管理人責任
接著基金向來打著長期投資、定期定額才有複利效果
金管會等證期單位….口口聲聲亦長期投資為王道
……………..
但有價值2字的ETF,若依近期媒體報導內容,成份股換的可多著了
且還有主成份股也要換掉
那麼,以金管會立場,那些價值股不是應長期投資才有賺嗎?若被動式ETF
聰明到任何漲勢價值股納入、跌勢價值股踢出,為投資人賺取超乎想像報酬率
一來,原納入標的可能就不是價值股
二來,這ETF操作手也不是價值股定義,只是為經紀商賺”佣金”
三來,該價值ETF本就不是價值型投資,就是短線投機完美的包裝成”投資”
惟金管會為何願意背書、放行申報生效呢?
…………….
再者,如同一個每次前段10%的好學生,可能因生病或失常或劃錯答案卡或天災…….等造成某次或年度的成績不理想,台灣或全球有那個學校,會因而把其歸入放牛班呢?
…………..
故目前抬面上的ETF所列標準或對應的操作手法,均是把投機化為投資
可說是,行銷學上很聰明的作法
………….
金管會應做的是,這些ETF機制的選股與操作符合價值股才能以加上價值ETF兩字,不能因為易推銷就鄉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