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自我介紹 曾經的聚財資產王殺龍求道4237



請  
APP收通知

X 1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花了20多個年頭終於生涯投資報酬率乘起來終於加了個0,比預期花的時間多,翻開投資報酬率的紀錄,中間幾乎不在市場的4年及跨出台灣走向美股的時間花了點時間學習,也讓我生涯複合報酬率幾乎腰斬(純台股的年代複合約15%)只剩約9.7%。
隨著生涯投資里程碑的達成,想看看過去大學時期流連的股市論壇現在如何,E-STOCK和BBS竟然連不上去了,以前加在我的最愛的網站也都連不進去,唯一剩下的竟然只剩聚財網。10多年過去物是人非,我熟識的網友好像也沒剩幾個,聚財應該也不是原來那個聚財了。回想過去資訊沒那麼發達,網路上的老前輩們發出的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慢慢整理出自己投資的風格及想法,目前打算像過去老前輩留下自己交易的想法及心得,給有心進入股市的人參考,一時想不到丟哪,就先暫時留在聚財上。

註:我覺得投資操作有點像POE的流派,每個流派都有不同的要件因素,我用的不見得適合你,要得從來不是最強的而是適合自己的。

有人知道測不準大大寫的書嗎?? 最後一次她說在寫不知出版了沒


投資生涯成就達成 終於連起來的投資報酬率加了個0

從買第一張股票來算花了24年6個月

複合報酬率9.7%
扣除幾乎不在股市的4年
複合報酬率11.6% 這個報酬率我認為比較接近實際的交易水平
勝率 68%
年度最大虧損 不可考 第一年 印象中 -40% 可考的是2008 -33%
年度最大損益 2021 66.2
操作系統 連續最大虧損 2018-2020 -42%
對帳單 是最好的老師 回憶過去的操作 以下可能有誤
謎之聲20幾年真的太多了 很多我也想不起來 翻出來才記得
第一檔翻倍的股票 2007 智冠
股息 領最多的股票 ARLP 以當年低的買入價 是1.5/3.2 46.8%
         平均成本的話大約是5元 帳單沒寫我記得大約是30%
謎之聲:別再跟我說股息不香的 最近5年我買的平均搞不好超過10%
配股率最高的 DHT 賺多少配多少 不知道這100%配的政策 還會持續
多久 反正我是領得很爽
被政治沒收的股票 CTCM 普丁我投票 一定投你可以還我錢嗎
唯一下市的股票 HCRSQ 必須承認是我好奇 重整會不會變壁紙


---------------------------------------------------------------------------
投機者的告白托斯卡蘭尼在投機者的告白寫下投機可能獲得暴利,也可能大賠但不可能穩穩的賺。或許是風格的不同,也或許是對於風險控管的差異,使我在投資的路上不曾有過動輒一倍兩倍的暴利,但也不曾有大賠5成以上的經驗。過去六年以來聚財股王穩穩賺的代表年複合報酬率大約25.9%,以烏龜慢慢爬穩定的累積資產,不知不覺中也把聚財股王的資產翻了6倍,也曾經站上了聚財資產王的寶座,雖然只有幾天在多給我幾年的時間應該可以穩定的占據資產王寶座。
 
  從2000年買下第一張股票在股海沉浮已經13年,不曾參加投顧投信的演講或者講座,所有股市的知識都是從網路和買書自學。關於股市書籍也不記得看了幾本,其中經理人教你看財務報表,投機者的告白,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巴菲特年報這幾本是我覺得股市最經典的書籍,而總幹事黃國華所寫的鈔票的重量裡面的看法跟我思考的角度比較接近,對投資有興趣的這幾本書不可錯過。最近常常緬懷財經論壇剛剛起飛時,許多高手分享操作心得的文章,其中超級大阿西,測不準,楓大,頑童阿伯等作者的的文章(還有一些已消失的ID一時之間想不起來),常常令還是菜鳥的我受益良多,可以說我是看著他們的文章長大,其中測不準一系列的文章影響最深,現在操作系統的核心還可以看到測大的影子。

  進入投資的世界最重要的事是自己的定位,先想清楚自己是要短線投機還是長線投資,時間周期不同重視的方向也不同。我把影響股價的因素略分為3種,每種都有影響,以時間軸來區分影響的程度有所不同,首先極短線(大約1-3天內)消息面影響最大,最常見就是國安基金護盤或者Fed調降或調升利率馬上會影響隔天的盤勢。再來是籌碼,技術面,資金的影響(3天至數月) ,以籌碼來說融資增加或者減少的程度,常常是連續都有相同的趨勢,通常融資增加股市常活蹦亂跳股市投資人賺滿缽,當融資減少甚至殺融資常是投資人股市斷頭的時候。而長線期投資就是基本面也就是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一年以上)如當代最強的投資人巴菲特所說,以長期投資一間公司最終產生的獲利,在於公司所賺的盈餘。

在投資的世界最忌諱的就是用錯方法拿錯武器,周期不同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如營收成長50%或者翻倍,對短線消息來說是天大的利多,但是以長期投資來說(一年以上)關注的卻不是營收,在於營收的內涵,營收成成長是真的產品大賣還是去年大幅衰退基期低造成的,或者從一間廠房擴產成兩間廠房,所帶來的營收增長,這些營收增長的內涵才是長期投資需要關注的,不是單看營收來論斷這家公司基本面。我常這樣舉例一家麵店開了一家分店有一樣的費用但是營收只成長了50%,那真的有賺錢嗎?營收的成長只是一家店變成兩家,但費用也加倍,若是費用增加幅度遠高營營收,那呈現在損益表上的就是虧損。

在舉個例子大家思考一下下面是兩家虛擬公司
若是單看EPS你會買進哪家公司的股票
101 100 99 98 97 96 95
A(EPS) 2 -3 2 -4 5 3 2
B(EPS) 1 1 1 1 1 1 1

其實不管選哪一家公司都沒有錯,每個人喜愛的公司都不一樣,有人愛A公司的大起大落轉機題材,也有人愛B公司的穩定獲利,但從股利投資或者價差投機就不同了。要投機價差選擇A,營運大起大落股價才會有所波動,也才有價差可以賺,對於一個投機者來說公司營運實際狀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題材可以炒作,股票可以交易如此而已。而B公司投資者的最愛,獲利穩定風險可以評估,我常常用風險報酬比來思考是否這家公司值得投資,以B公司為例股價50元的時候買進,假設全部配發以股利來說每年才2%,現在定存約1.6%還要承擔公司營運的風險股價下跌的風險,你願意嗎??哪天變成股價10元那每年的股利殖利率約有10%,狀況又不一樣了,10%利潤很多人就願意承擔風險。以投資的角度風險跟報酬不見得成正比,往往風險最小的時候獲利幅度是最大的,哪天跳樓大拍賣B公司所有股權只賣1元,那只需承擔1元的風險就可以獲取B公司營運的果實,何樂而不為。週期不同自然喜歡的角度也不同,大多數人喜歡A這類公司股價才有起有落,股價漲跌的速度遠高於B公司,而我個人偏好B至少在投資組合中會放上個1-2檔,這也是我操作績效穩定度高於其他人的主因。

 從E-stock到聚財印象中是為了聚財股王,想參加一個能連續累積資產的遊戲,想看看自己到底在股海中有幾兩重,當年還為了賺取每月參加股王的聚幣努力寫文章的日子,聚財股王對我來說有許多回憶,要結束真是可惜真是捨不得,本來想玩到1億,在來學習巴菲特買進和持有測試一下自己對長期投資了解多少。
 到現在還不曉得聚財股王結束的原因,是參加人數不足還是因為跟執行長在股市贏家策略寫到投資人面對別人的投資建議,都會存在著一個疑問,會賺不會自己賺,幹嘛出來寫書…,大家可以觀察聚財股王有關。
 隨著股王結束,緣起緣滅來聚財緣於股王股王結束我也該離開了(結束之後照完相這個ID就不會在出現),在離開前本來想寫一篇關於我的操作的文章來做個紀念,寫著寫著突然發現這個題目太大,要把他全部寫完不知道要寫多久,還是聚焦在操作的週期及定位吧,也是我看股是分析文章的重點,操作的週期對的起來,分析的文章才有意義。 有緣在相見瞜

投資是個思考的過程

在聚財我寫下每筆交易的想法及感想

願大家從我的成功與失敗中

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


jts333

X 9
  回覆時間 2024/03/25 00:15:28

感謝你
挺+推


lesliesun
沒有設定個性圖像

  回覆時間 2024/03/25 00:19:29

感謝您


陳志維

X 3
  回覆時間 2024/03/25 00:23:47

因為資產五六千萬
和資產一兩百萬的
沒辦法公平比賽報酬率
既然是比賽且有新台幣獎金
必須講究公平才有意義
所以只能捨棄過去的賽制

很開心看到殺龍求道兄發文
更期待能經常見到您的分享
謝謝


⏰超早鳥優惠只到01/23止!
👉🏻馬上報名
https://wearn.tw/m/10329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03/25 01:49:00

以下引用由 陳志維 在 2024/03/25 00:23:47 所發表的內容:
講究公平才有意義


Sage Mao

殺龍求道

X 1
  回覆時間 2024/03/25 18:57:38

以下引用由 陳志維 在 2024/03/25 00:23:47 所發表的內容:
因為資產五六千萬
和資產一兩百萬的
沒辦法公平比賽報酬率
既然是比賽且有新台幣獎金
必須講究公平才有意義
所以只能捨棄過去的賽制
很開心看到殺龍求道兄發文
更期待能經常見到您的分享
謝謝

----------------------------------------------
還是先感謝一下執行長 以前造就一個園地 讓大家可以看到長期的投資績效

反正那時候我是玩得很開心 那個遊戲對我來說一直是股市的觀察指標

每天網路上號稱賺錢的人那麼多 隨便選都是飆股 但那是真實的股市嗎??

這是過去我一直好奇的問題

過去的聚財股王在公開的資料中 前100名的門檻是不斷上升 可見前10%的股市投資人是有在賺錢的

但難的是前100名是常常換人的 時間久了會發現到 歷史前10名是幾乎沒什變動的

能持續穩定獲利的確不多 或許這才是真實的股市世界

避免誤會我只是把之前寫的 最後一篇文章 複製貼過來

畢竟都10年多了 也沒打算繼續追問

位置不同當然角度也不一樣,事後來看應該是有人對獎金執著,提出申訴吧才會有後來的改制。

以公平性來說 的確對資產淨值高的要比報酬率難度會比較高 (如果是資產低的抗議 我會覺得應該沒

辦法累積資產,資金越大操作越受限 走技術分析流的觀察者效益越明顯)

但改了對我們這類進入股市是打算穩定的累積資產的族群 會覺得沒啥好玩的 這也是我遠離論壇的原因

看久了該看的也都看了 很難讓我看到眼睛一亮的東西

比賽短線對我來說就是樂透 要得名就基本上槓桿開到最大 短線價差最多的標的較好

但那對累積資產是完全沒有幫助的 要累積資產不是看賺得多而是操作不順利的時候損失的控制

對我來說獎金一直不是重點 能在股市賺的還會在乎獎金嗎 自己操作賺比較快

對於發文就別太期待 以前我都文章頻率本來就不高了 

尤其是現在越來越懶 持股週期平均都超過一年 都半退休狀態

況且一直以來就寫我想寫的文章 不打算追求流量


投資是個思考的過程

在聚財我寫下每筆交易的想法及感想

願大家從我的成功與失敗中

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