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巨大(9921)
美國矽谷銀行兩天就倒閉的反思!
美股近日不平靜,除了聯準會主席鮑爾非常偏鷹派、升息二碼的機率大增80%以上之外,近日導致美股持續重挫的原因還有這個(以下是個人做的網路資料彙整):
美國矽谷銀行(SVB)才在3/9揭露出售210億美元、包括美國國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在內的債券投資組合後,稅後虧損達18億美元,因此賣股籌資;結果消息一出就立即引發客戶擠兌潮,道瓊指數9日應聲大跌543.54點,矽谷銀行股價更慘崩60%,矽谷銀行目前已被接管,這是美國自雷曼兄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過往的金融海嘯與股災,都會有泛金融體系公司會倒閉,很多都是骨牌效應下的拖累。個人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體系引發負面的骨牌效應機率很高,就以美國矽谷銀行事件來說,畢竟新創企業大半數是矽谷銀行客戶,尤其是科技與醫療產業中佔了有44%與矽谷銀行有往來,這次有麻煩的可能是從新創公司開始做延燒。因為在商業體系下各公司多半都會有各項錯綜複雜的轉投資,一不小心踩雷,甚至都會動搖母公司的根本,光台灣的產險防疫保單事件,就可以讓許多金融公司一口氣虧了幾年的獲利,紛紛增資應急。因此現階段大環境許多公司轉投資都可能遇到虧損會有問題,更有一個嚴重的大問題,就是資金斷鏈。
就像銀行最怕的是擠兌,排行美國第16大、總資產有2000億美元的美國矽谷銀行就因這樣二天就倒閉被接管了,新創公司最怕的是資金斷鏈,畢竟新創公司的研發與行銷都非常燒錢,加上目前利率升息未止以及通膨導致的各項成本上漲,目前的資金狀況其實依然非常緊張。包括去年底全球自行車產業龍頭巨大集團竟然傳出展延票期45天,很多廠商都開始面臨庫存的問題,尤其是全球性通膨狀況未解之下,很多家庭與個人的消費支出必然會對於非必需品的消費做出縮減;不只自行車有庫存問題,近期包括智慧手機、筆電等廠商都是,就連房地產也會開始有庫存問題,因高價而賣不掉是必然的。
以台北市房地產新屋平均房價一坪近百萬來說,已經不是正常人可以涉及做購入的,建商75~150坪的房子大概只能養蚊子,一戶要價7千5百萬~1億5千萬的電梯大樓,請問要賣給誰?請問你會花個5千萬以上去台北市買個新房子嗎?一間實住僅30多坪的普通電梯大樓。台灣人以平均薪資4.5萬元就算工作40年不吃不喝,收入也不過是2千3百萬以下…,目前台灣房地產肯定是泡沫,於是會有庫存、會有建商周轉不靈是可以預見的。
目前就是最險峻的時代,一個低所得、高通膨、高消費、高房價,就連投資也充滿高風險的時代。真心感謝自己願意學習,因為我會了一些金融操作,所以無論行情上漲或是行情崩跌我都不是很在意,因為都會有相對應的金融工具可以讓你趨吉避凶;我不認為學會金融投資就能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只是學了金融投資會讓我更加競競業業的面對現在的生活,知道現在那些錢可以花、那些錢不能花、那些要多花、那些能不花就不花、甚至那些錢要早點花,你若沒花時間思考與解決眼下的問題,每天仍是庸庸碌碌的過著,那麼這些問題總有一天會解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