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期貨開戶 群益外匯開戶

經典再現!股市致勝策略--遠離賭城的一小步(3)聚財小書僮

[閱文紀錄]1016 次讀取 本主題只有一頁 發表新文章 回覆該文章:::...
複製分享賺分潤說明

  預約作者
請  
收通知

發表時間 
原創

2

相關個股:精確(3162)、世界(5347)

摘錄自2005年出版的《股市致勝策略》
本文作者:wewe


「植物人」交易技巧的實務應用

說來我比較希望能跟大家分享的是投資心得,屬於傾向一種抽象的觀念(一種樣本),而非去描述血肉淋漓的具體行動細節。不過要是這樣,大家一定會很不爽的大喊:「我要牛肉!!它X的牛肉到底在哪裡!」我覺得有時候人有點討厭,當我們想吃魚時,如果嘴裡沒能馬上塞上一條魚,就好像會悶死一樣。事實上,我總是希望能在所有發表過的言論中,都刻意避免掉描述過於具體的程序,或是將一種想法給公式化或是寫成一種容易描述的理論模型。我也不太喜歡看到人們在公開場合宣揚類似這種的「固定化教條」,教條總是太常被誤解與誤用。當然我自己本身也有一套處理事情的具體程序,但我總覺得那種末端的東西實際上是有相當彈性的,且我們還需要常常持續的去重組或改良它們,優化一些處理過程的細節。所以若要我去說明一件連自己都經常在嘗試調整的事情,這也會使我感到有些困擾,因為我並不可能像Mercedes Benz.車廠一樣,某天一覺醒來突然想到了什麼毛病或是有趣的事而,改變了原先的做法後,就能馬上能召回過去那些可能有問題的零件啊。

好吧,既然是這樣,那怎麼談「植物人」交易技巧的實務應用?我所能想到最好的實務性、應用性建議,就是建議大家在投資公司的股票時,當作是「在經營自己的企業」。

簡單的說,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作是一間「控股公司」。假設您跟我一樣是個上班族,那我們每個月的薪水就是公司的營收,扣掉生活成本支出後,我們可以知道會有剩下多少可自由花用的現金,對於這些「閒錢」,我們可以有很多使用方式,花在「加強工作能力」上、「消費掉」或者也可以拿去「轉投資」。

我認為基本上,成功的捷徑應該是專注本業,所以我總是比較希望大家能好好專注在工作上,這是首選。另外若是把錢拿去花掉,像是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有的沒的快活一下其實也還不賴,至少青春不留白,生活過的去不求大富大貴,人生也沒什麼好遺憾的。所以我認為最吃力的、最勞碌命的、最不懂得一般生活情趣的抉擇,其實就是把閒錢拿來「轉投資」了,只是很遺憾的我自己也是被劃進這圈子了。

在本文開頭時我曾提到,我希望大家要能夠樂在其中,如果我們覺得進入股市後總是苦海無涯,不能從中獲得一點樂趣與滿足感,回歸本業是最正確的抉擇。所以除非我們真心願意犧牲在本業的耕耘的時間與精力,且減少掉物質消費的慾望,不然一定會無法長期忍受這種簡直就像是找自己碴的遊戲了。

那你一定會問,既然是這樣,怎麼可能樂在其中呢?其實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猜是不幸),如果您擁有我下列所描述的詭異特質,我想您會是那種可以盡量培養轉投資興趣,而且有可能樂在其中的人種。

1.病態的工作狂:習慣黑白的人生,白天工作,晚上還是不由自主的想要做,不然手會抖。
2.發於內心的不很在意物質享受:所以不太需要去克制消費與玩樂的慾望,因為消費慾的氣息原本就很稀薄。
3.能夠悠遊於孤獨:表示已經孤獨到不行了、出師了,自己一個人玩沙就頗能感受到愉悅感。

如果上述特點都有降臨在您身上,我真的很想要告訴您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在「轉投資」的世界中自得其樂,對您應該不是什麼多大不了的事;壞消息是:其實您的人生到現在也算是有點不幸的耶。

不好意思,又扯遠了,回歸主題。當我們投資股市時,也是一種「轉投資」。我們翻開某公司的財務報表,公司也可能也有轉投資其他的公司,當我們看公司損益表時,會發現有一欄叫做業外收入,裡面就包含了轉投資後所帶來的收益。那有收入欄當然也會有支出欄,如果我們轉投資不利,一樣會記到這裡面。講到這裡,如果您還沒發現「會計常識」對於投資來說很重要的話,那我建議大家趕快去買一本「初級會計學」,想要了解企業營運概況,不能不懂這些紀錄的邏輯,不然最後也是自己吃虧。懂了簡單會計方法後,我們將可以開始紀錄自己的公司帳目。譬如小明,他這幾年就是這樣經營小明公司,我講給大家參考一下。

小明公司每個月的營收有30,000元(小明月薪三萬),扣公司除營運成本(單身小明的生活開銷)5,000元後,小明公司每個月的營業利益就有25,000元,每年稅前盈餘就會有25,000 × 12=300,000元。而也因為小明董事長符合剛上述的不幸特質,所以他開始領導公司(就是小明自己)進行多角化的發展,開始把公司去年(92年)的保留盈餘(錢存在小明的銀行帳戶)拿去投資了一家紡織公司,總投資額是30萬。

當然今年(93年)小明也一樣繼續工作(也就是小明公司持續運作),很快的一年過去了,今年(93年)結束時小明公司的損益表上又紀錄了30萬的營業利益,另外我們可以發現,在業外收入欄中新出現了30,000的數子,顯然小明公司是收到了今年初轉投資公司的3萬元的現金股利,而這就是紡織公司93年的營運成果。所以小明公司93年的稅前盈餘增加了3萬,達到33萬。

董事長小明食髓知味的又將這33萬再次轉投資入紡織業中,總投資額達到63萬,咻一下的94年又過了,小明公司94年營收依然沒有成長(沒加薪),營業利益維持30萬,而業外收入欄則又出現了多少呢?今年答案還是3萬。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總投資額63萬,收到的轉投資利益還是跟去年只投資30萬時一樣呢?

其實這大概有三種可能,譬如一、紡織公司今年盈餘減少,所以能發給股東的現金股利自然也就減少了。或是第二種,紡織公司本身把其他未發放的盈餘給保留下來了。或是第三種發股票股利。

公司保留盈餘的動機說來是蠻重要的,公司可能需要資金做資本支出,像是建新廠房或是添購機械設備之類的,也有可能是要轉投資或併購其他公司等等。其實這是我們買股票中最有趣的部分,大家要把握機會,我們可以藉此觀察公司的管理階層如何運用資金,而資金的運作是否有為公司與股東帶來合理的效益,這些觀察都可以成為日後我們是否繼續轉投資的依據基礎。

理論上來說,公司保留資金而不發放,會讓公司的資產與股東權益都增加,長期來說會有逐漸墊高股價的傾向,但這並不是必然,還得視經營階層使用資金的效益,如果資金使用得當,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會與市場價格有較高的正向關聯。有的公司每年淨值都因保留盈餘而升高,但實際上股東投入更多的資金並未帶來更多的盈餘,反而還會拉低報酬率,所以常見偏低的股東報酬率會使股價低於淨值。

像這些資金運用的內容我們應需要去了解一下,如果公司產品的成長性減緩或是經營階層對於產業前景保守,實際上發放現金還給股東自行運用資金也是可行的,或是股價偏低買庫藏股辦註銷也是OK。另外要注意一下,台灣公司的保留盈餘有一些公司法與稅法上的相關規定,這也要同時納入考量,這部分我就不在此細談了,如果大家願意以經營企業的角度做投資,自然而然的就會不可避免的接觸到這些商業知識。

總體說來,公司保留盈餘而未發還股東,如果股東若有收益需要也可以用實現資本利得的方式回收(也就是俗稱的價差),不過股價通常會起起落落,不一定會是在合理的價位,有時變成碰運氣,且股價若低於合理價時反而該買而非該賣。

第三種原因則是叫做發股票股利,我認為這與公司保留盈餘蠻像的,或許該說就是把保留盈餘直接給資本化吧,領股票股利最後若要實現獲利一樣是需要賣股票實現資本利得,所以我認為把他跟第二種原因想成同樣的道理就行了,兩者包裝不太一樣,但都是柳橙汁。夠了,其實講這些商業課程讓我好想睡覺,大家如果想要多了解,還是去看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吧。

突然想到一件事,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段都還沒提到「植物人」交易實務到底是什麼意思?呵呵,真不好意思。其實啊,植物人就是希望大家把自己當成農夫,當一個以栽種植物維生的人,對農夫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植物與自然環境阿,平時努力耕耘,照顧作物,做好防颱準備與保險,每年收成時自然很豐富,而且賺得心安理得。土地與資本性質很像,植物與企業很像,大家有空時種種田會更有這種感受,複利效應在自然界與金融界中都很有發揮的空間。

嗯,最後,再囉唆幾句,首先,真是不好意思,雖然寫了這麼多的篇幅,但卻覺得好像只講出了許多原先想表達事物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顯然是有點失職了,其他還有許多事情寫的不很完整,表達論述也都不怎麼精確,對於這些,雖然是有些心虛,但想想,平凡如我大概也只能做到這樣程度了吧。生活中總有許多事需要平衡,關於這部分已經不太能超越了,所以,最後還是只能請大家多多包涵囉。








https://www.wearn.com/book/bookfile.asp?b_id=A002

2

我要出版
http://www.wearn.com/publishing/

聚財線上投資講堂+更多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