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股神 群益槓桿交易開戶

經典再現!股市致勝策略--遠離賭城的一小步(2)聚財小書僮

[閱文紀錄]1398 次讀取 本主題只有一頁 發表新文章 回覆該文章:::...
複製分享賺分潤說明

  預約作者
請  
收通知

發表時間 
原創

0

相關個股:精華(1565)、世界(5347)、無敵(8201)

摘錄自2005年出版的《股市致勝策略》
本文作者:wewe


輕鬆執行「白帥帥」買賣策略

以前聽說某位生物學家想了解老烏龜,所以就偷偷跑去攔截它的證券交易對帳單,結果居然發現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狀況,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對帳單上面居然經常是一片「白帥帥!!!」。減少對帳單上的交易紀錄,是開始成為忍者老烏龜的必然個現象,那是要減到什麼程度呢?嗯,基本上,就是用盡吃奶力般的那樣少!尤其是賣單!個人認為最完美的賣單交易數是零。

沒錯,所以呵呵,要命,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沒有任何退路了,買錯了,不是活該賠錢就是一輩子的平庸。為什麼要這麼ㄍㄧㄥ呢?因為若我們願意運用這樣背水一戰策略,就會迫使自己把腎上腺素與精力發揮到極限的集中在「買進」的動作上,且得十分謹慎、不!應是萬分謹慎的介意該買什麼?花多少錢買?克制不了衝動亂買的結果就是完蛋。股票市場中流傳一句話:「會買股票是徒弟,會賣才是師父。」顯然我的觀念不太一樣,我認為「會買股票是師父,免賣的叫大師。」當我們在下買單時一定要在心中能與自己先打一個約定,那就是假設未來某天公司居然被掏空或變成地雷,股價跌到剩下1毛錢或下市,自己也會願意「面帶微笑」、「張大眼睛」看著這樣的悲劇發生,且不能在這期間找反彈機會賣出股票,連賣的念頭都不可以有!

記住虧錢也是一種報酬,犯錯時我們要能「欣然接受」應得的痛苦,沒有痛苦不容易成長。當一出現虧損就想要儘快賣出股票,這態度實際上是一種逃避。虧損時砍股票很快的人,或許會稱這叫成功的「停損」,但從此之後,可能不小心就養成了一輩子都得經常在「停損」的習慣。停損的原因是因為買進時犯錯,所以要儘快避免損失。但就像抽煙這種習慣一樣,人們對自身反覆經歷的小損失往往不放在心上,以致於什麼教訓都沒能記住,不經深思熟慮的買進,結局常常總是慌張失錯的賣出。

承受過無法挽回的虧損感覺,最能深刻體會什麼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斷手斷腳總是很能讓人終生難忘。前人告訴過我們要「慎始」,如果始終謹記在心,每次決定買單時都其實都應該要有沉穩冷靜而非緊張匆忙的感覺,當我們克制不住衝動的想下單買進時,一定要回想一下這是不是一個可能會演變成斷手斷腳悲劇的決定,有時當我們在下單前想到背水一戰的處境,往往就會陷入迅速的按下取消鍵,即使是評估已久的投資案,還是可能因為存在一些盲點,而再回頭重新推敲企業價值與評估買進價格,超級老龜毛的買進態度,是讓「白帥帥」的對帳單每個月定時出現的不二法法門!

我相信很多人會對這樣的態度感到不以為然,人們會說,如果是發現有問題還不能賣,那犯個錯不就都全賠光了嗎?是阿,其實我也覺得這樣好慘,真令人遺憾,但如果這樣痛一次,可以讓一些也許原本就不太該進股市的人就此躲的天高皇帝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這樣還挽救了他的人生,回歸專注本業或許才是許多人功成名就的捷徑,老在股市中當個半調子載浮載沉的到底是要幹麻呢?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靠載浮載沉的漂浮而達成的吧。許多人手邊一有了錢就老想進股市中玩一把,對股市抱持過於夢幻的想法,每次進來就像是水餃沾醬油一樣,結果沾完了醬油,最後水餃還是塞到別人的嘴巴裡,然後一輩子就是不定期的重複演著這齣贏少賠多的老戲碼。

簡單的說,買進後長期持有,所獲得的投資報酬將會與公司經營成果相當接近,所以重要的是先選對公司,買到平庸的企業,擁有平庸的報酬是合理的,買到爛企業,虧錢是正常,而買到績優的企業,高報酬是可能的。只是可能?對,因為還要看我們的投資成本是否合理。

那什麼叫做合理的投資成本呢?這是一個謎。就像所謂價值派投資人所常提到的,決定買進成本是否合理的關鍵是在於企業的實質內在價值,那什麼叫做企業的實質內在價值呢?巴菲特曾說,這是一個概估值,指的是「一家企業終其一生現金流量的折現值」。這句話很有意思,想想為什麼叫做「終其一生」呢?這代表買進時心態是以將來不打算轉賣出去為前提的,若把這立場向後延伸,我們就必須關心這家企業的壽命,且至少要能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它要能活的比我們長命,不然在我們有生之年,將很有可能體會到斷手斷腳的快感。

只要是生命都會衰老,但企業本身並不是一種生物,或許可以稱是一個生物的集合體,就像個螞蟻窩那樣。運作這個螞蟻窩的螞蟻們不可避免的會老死病死,但同時在其中也會有新螞蟻的誕生與成長茁壯,所以創辦人若是退休或掛了,其實並不等於企業也將消失。這是理論上,實際上真正能與人類一樣長壽的企業比例上可能並不高。那一間公司的壽命會是決定在什麼呢?也許有的人會說物競天擇,競爭力最重要,這樣講也沒錯,但其實這問題就跟問說我們要如何才能長壽一樣,是一個申論題,能使我們更健康快樂的答案很多,但都無法掛保證說「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長命百歲,電視上減肥成藥的試用成效見證人很多,但還沒看過長命仙丹的試用成效見證人吧。古人又說對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人生豈能儘如人意呢,努力的想健康快樂雖然並不一定就能保證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但還是得儘可能的努力去做,為什麼呢??因為勝率不錯啊,七分可以靠打拼,就算三分運氣連一分都沒碰上,至少也有七十分,算及格了。

不好意思,又扯遠了,回過頭來談企業,個人認為決定企業壽命與存在價值的東西,是該公司的「文化」。當然,文化是什麼呢?但這幾乎又是另一個抽象的問了,曾看過一個回答很有意思,他說:「文化就是當一切都被遺忘後,所遺留下來的東西。」個人喜歡用兩個處理程序來感受企業的「文化」,第一個程序叫做「分解」,第二個程序叫做「融合」。

我們開始認識一間公司時,思考體系會開始細分各種資訊,譬如,誰開的公司、賣什麼的、經營績效怎樣、財務狀況、產業前景等等,我所謂的「分解」意義類似「分析」,但不完全相同。我挑「分解」這個詞,因為它較有生物性的消化意涵,就好像我們會說,「屍體被細菌分解了」,而不會說「屍體被細菌分析了」,不知道這麼說大家是否能體會?

人們熱愛分析,每天有數不清的人投入無比的能量於分析這世界,當然對這個強調分工的世界來說,這也沒什麼不對,然而分析常迫使結論早產,然而我認為結論並非是分析過程中該想的事,譬如:我們會說,請分析一下這家公司財務狀況。我們若回答這問題,最後常會不知不覺得拖出自己主觀意識是傾向哪個立場,就像我們會說:「經我的深入分析之後,我認為這家公司的財務尚屬健全」。正因分析已經做了,所以我們總是渴望能立即下個結論,但實際上分析時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片斷性的,而非左右命運的主幹。

當我們開始認識一間公司時,面對所接收到的各種資訊,我們應該是去理解、消化這些知識,簡稱「分解」,而並非是想要利用這些資訊來得出某些結果(人們常因這種投機態度而被資訊所矇騙)。所以不要急於應用性,當成是看小說的態度或許更好,小說中有苦有樂,人們通常純粹是為了解故事而看,而非為了應用性而看,而假如我們多看個幾次,不知不覺中就會感覺在故事與我們之間,彷彿存在著一種默契,這表示我們接收到了某種「文化」,而這樣就可以了。

我們的桌上放著公司年報,我們在網路上閱覽著各種相關資訊,我們持續不停分解它們,在分解行為的背面也正在進行「融合」,被攪成一坨黏黏糊糊不知該怎麼形容的東西。我們必須把這坨「精華」存在腦中的檔案庫裡,以後將會常用到這個抽象的檔案庫。當我們反覆練習著關於「分解」與「融合」,自然我們心中就會存在許多這種一坨一坨的抽象樣本,這將有助於日後在處理資訊時的效率性,速度會愈來愈快,準度也可能逐漸為提高,俗話說的好:練習讓事情更完美。久了,有時當我們觀察一家公司,就可以很有效的利用既有的樣本來作調整。樣本是抽象的,所以在調整既有的抽象樣本後,再依據現實中有血有肉的東西去組裝它們的細部,讓它們有個具體的模樣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最後就好像把一隻無敵鐵金剛捧在手裡一樣,這邊看看,那邊瞧瞧,然後決定要不要買下它。



https://www.wearn.com/book/bookfile.asp?b_id=A002

0

我要出版
http://www.wearn.com/publishing/

最新熱銷優惠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