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存貨已達疫前水準,趨近正常值,工業生產則返疫前水準、未超過去年高峰……顯見需求面有下滑…….且日本來自海外需求已兩波達2018年高峰水準,顯見,補庫需求已有一定滿足
從日企傳導成本壓力來看,其實反應的很有限…………換而言之,全球的通膨壓力並未紓緩…………..畢竟很多產品的關鍵組件來自日本,且由於獲利面的改善承壓,日本固定投資係下滑,相對日本實質薪資也是下滑,或許是另類的共體時艱,但也可能是日本老化後退休人員的再工作(薪資水準要求較低)……….
從日本貿易條件來看,已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漲價或日圓升值?
而從日系因應成本壓力來看,台積電前波的漲價將是一錯誤的決定,主要係關鍵材的漲價更會造成整體供應鏈的囤積居奇…………………….不過,台積電為了股價,可能也是不得不為的七傷拳………….尤其,當INTEL為了供應鏈毛利率掉至55%,台積電卻上調,基本上犯了美國人的大忌,且蘋果一直以來就是各供應鏈環節壓價,自己終端產品不漲價.....即台積電的做法是二線廠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