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鴻海(2317)、國巨(2327)、華新科(2492)、長榮(2603)、璟德(3152)
美國10月ISM製造業PMI降至60.8,雖下降但大於預期,供應商交貨指標升至5個月新高,顯示缺貨狀況仍在,聯準會悶了一季後,第四季內資開始回神,礙於量不足下,先找空單下手,宏達電(2498-TW)、智原(3035-TW)、中探針(6217-TW)、美琪瑪(4721-TW)一檔檔軋上天,但隨著指數站回萬七,融資開始增加、融券開始回補,散戶逐漸回流,空單失去力道,盤面局勢出現變化,在「強恆強浪潮」後,資金開始往低基期的「物美價廉」股發展。
盤面中低基期的代表族群,分別為面板、航運、記憶體以及被動元件,其中面板跟航運今年都曾有過好光景,但記憶體及被動元件則相對沈寂,以面板來講,此次的漲價主要在於供給減少及需求增加,三星關廠加上疫情帶動的NB需求,讓友達(2409-TW)獲利由去年的0.36一舉躍升至6元,後疫情時代,雖然報價會下跌,但不會重覆以往「血流成河」慘狀,換句話說明年不會賺這麼多,但不會像以前賺個一元或幾毛這麼慘,不過報價下滑是事實,前高會有壓力,宜短線操作。
航運股是狂割韭菜完後開始回升,三雄不按牌理出牌,漲時超漲、跌時超跌,讓許多人在上頭栽了個大跟斗,連大戶皇翔(2454-TW)都慘賠8500萬出場,而中環(2323-TW)則發揮再接再厲精神,賠了2千萬後再買進93元的長榮(2603-TW),如今股價打底完成向上,也算是一吐怨氣。
全球航運龍頭馬士基公佈第3季獲利翻6倍,並創下歷史新高,全球船舶數量受塞港影響總運能減少12%以上,雖然目前淡季,但己有航運業者調漲運價,航運股至年底前都將維持高動能,不過航運股本益比超低市場都己知道,目前籌碼比基本面更能決定股價,長榮前高130元附近整理兩個月,將為壓力。
另一低基期代表為被動元件,由於是成熟產業,加上技術門檻不高,被動元件族群歷經了很長一段黯淡時期,一直到2017 年下半年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及各大汽車廠擴大使用LED車燈下,讓被動元件呈現供不應求狀態,沈寂一時的被動元件成了當紅炸子雞,國巨(2327-TW)股價更一度攻高到1310,可謂無限風光。
可惜美好的日子短暫,在庫存過多,又加上美中貿易戰干擾下,讓智慧手機銷售衰退,後來又遇上疫情爆發使得5G建設延後,被動元件又自高點摔落,不過遠端居家需求提升筆電及平板下補足了部份缺口,今年大多數被動元件廠都處於成長狀態,加上被動元件是電子產品的基礎元件,電動車或5G將帶來大量需求,未來不敢說大幅成長,但起碼仍有一定動能,在大多數股票都輪過一回後,被動元件有機會在最後一季進行補漲。
有機會進行補漲,當然要把握機會,不過被動元件族群龐大,要怎麼進行挑選呢?首先被動元件依功能分為電阻、電感及電容,分別具調節、過濾及儲存電流的功能,其中以電容應用為大宗,而電容中又以MLCC「積層陶瓷電容」需求最大,此代表為華新科(2492-TW)、國巨(2327-TW)。
華新科(2492-TW)第三季賺5.52元,原本應為衰退,但在業外加持下繳出好成績,市場上修今年獲利約為18~19元,從近期的營收及第三季毛利來看,確實印證村田出貨下修的情況,但即便如此,仍然是比去年成長,就算明年回復到前年水準,13元獲利下本益比也只有12倍,股價底部出長紅K,頗有利空出盡味道。
國巨(2327-TW)旗下同欣電(6271-TW)併勝麗、本身買下基美,又和鴻海(2317-TW)結盟,進軍車用市場非常積極,因專心於高階產品,故毛利率40%優於華新科之32%,完全認列基美後獲利大躍進,沒有隨華新科表態較委屈,後續將追隨華新科腳步。
另外,具獨特或寡占特性也為選股方向,璟德(3152-TW) 為台灣LTCC (低溫共燒陶瓷元件)龍頭,在5G時代超高速通訊使用更高頻率下,頻帶變多雜訊自然也增加,濾波器元件和射頻前端模組帶動LTCC需求,進入毫米波應用下更為重要,也讓璟德董座喊出今年到後年都將有40%以上成長,而從獲利由去年12元估至今年18元來看,董事長所言不假,雖然本益比19倍在被動元件族群中不低,但因未來成長明確故市場意賦予高本益比,股價剛打底完成,長線將有動能!
受限篇幅關係,還有更多個股分析,會在 LINE 粉絲團與讀者分享。立即免費加入楊惠宇粉絲團,立即享有更多個股資訊。
五福臨門楊惠宇LINE粉絲團︰
https://lin.ee/cFL6Qcs
或輸入LINE ID︰@marbo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