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中石化(1314)、集盛(1455)、奇鋐(3017)、雙鴻(3324)、動力-KY(6591)
原本即將站回季線的美股,因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低於預期、加上公債殖利率來到1.6 %高點而功虧一簣,以目前美國職位空缺1100萬名、求職者800萬名來看,需求仍大於供給,此部份只要企業對福利內容或與求職者達成共識就不成問題。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公債殖利率所發出的訊號,照理說市場擔心通膨加上美國打算縮減購而使得公債下跌、殖利率上升,不買公債資金理應要流入股市,不過觀察新台幣卻貶到半年低點,那麼外資錢到底跑到哪裡去?
答案是「大陸國債」,根據統計九月份外資大買中國國債金額高達771億人民幣,比起八月份增加了四倍!主要原因是因為十月份大陸國債即將納入「富時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和美國公債之間的利差吸引資金流入,台股縱有良好基本面,短時間也只能靠內資苦撐。
中國限電之下,PC B、散熱、被動元件首當其衝,不過世事無絕對,產能減少下若能調漲價格,則可彌補部分缺口,此次電子業開第一槍為「散熱」族群,平均調漲5%~10%幅度。
就像夏天太陽大要補充水分,否則容易中暑,電子產品也是一樣,高效能趨勢使終端裝置搭載更多半導體,在運轉中所產生的熱能也越大,55%電子產品損壞因為高溫,故散熱更顯重要。
攤開散熱應用的比重:NB占35%、伺服器占38%、手機占12%、網通相關占15%,其中N B跟手機明年成長停滯,但伺服器及網通則是持續向上,尤其在5G基地台建設部分將明顯增加,整體仍呈成長趨勢,而散熱出貨比重台廠占70%,且多數集中於中國,估雖受限電影響,不過因轉單不易下,故能漲價因應。
散熱產品分為熱導管、均溫板及薄型熱導管,更上層有超薄型熱導管,但生產廠商不多,其中以熱導管為完全競爭市場,奇鋐(3017-TW) 有超薄均溫板產能,其價格為熱導管的5~10倍以上,近年積極由PC及N B轉往通訊及伺服器應用,第四季在歐美跟中國基地台標案重啟、加上明年Intel新伺服器Eagle Stream拉貨下,動能充沛。
旗下轉投資富士達(6805-TW)共 7500張成本為30元,以目前接近200價位來看,潛在獲利豐厚,近三年獲利由2.01、2071、5.42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賺3.78元,9月營收創本期新高下本益比只有9倍,後勢值得期待。
雙鴻(3324-TW)為蘋果N B散熱模組供應商,主要提供MacBook及MacBook Pro的導熱管,也是國內第二大N B散熱模組廠,近年積極往伺服器前進外,也切入通用GPU及CPU散熱系統,為國內少數能夠做到超薄型導熱管廠,但因量產數目還不大,所以對整體毛利率提升並不明顯,EPS前年由2.9元大幅回升至11.7元,去年再升至12.8元,今年約維持同水平,本益比16倍股價試圖在150元附近打底。
動力-KY(6591-TW)電競電腦之散熱風扇占營收比重82%,上半年營收因輝達及超微新晶片帶動出貨增加、第三季營收隨拉貨動能結束而下降,除電競產品外,也積極轉往車用及5G伺服器等應用發展,本季在新晶片推出及5G伺服器散熱風扇完成驗證即將量產之下有望回升,近三年獲利由3.12、 3.44至5.66元持續成長,今年約維持同水準,目前本益比只有9倍,下檔空間有限。
中國實施能耗雙控對產業帶來影響,但並非全然受害,也有部分產業得以受惠。台灣地雖小但創造出很多世界第一,包含封測、散熱、晶圓代工外,紡織也名列前段班,全球前三大紡織出口國分別為越南、印度及中國,台廠在多年前因中國政策己多數遷往越南等國家設廠,故此次限電衝擊不大,而全球70%知名品牌的機能布料來自台灣,不受影響外,反而因減產加油價上漲使得 EG、PTA 等相關報價上漲。
仔細觀察大多數的紡織股獲利表現皆亮眼,無論在獲利及毛利率都明顯上升,不過並不是全然受惠報價,有一部份是來自低價庫存或其它獲利的貢獻,此為需特別留意之處。
中石化(1314-TW)為全台惟一生產CPL廠,在CPL及AN報價維持高檔下利差擴大,帶動毛利率持續上升,此外也具土地開發題材。另外宏益(1452-TW)及集盛(1455-TW)上半年獲利都大躍進,以今年EPS算本益比都不高,約10倍以下,兩者上半年都有業外獲利,加上低庫存優勢結束後將影響毛利率,故以明年獲利來看本益比並沒有這麼低,股價陷入盤整,需更大利多推升才有上漲力道。
受限篇幅關係,還有更多個股分析,會在 LINE 粉絲團與讀者分享。立即免費加入楊惠宇粉絲團,立即享有更多個股資訊。
五福臨門楊惠宇LINE粉絲團︰
https://lin.ee/cFL6Qcs
或輸入LINE ID︰@marbo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