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
這本書想要表達什麼?
作者提到推諉、抱怨、拖延,這些消極的負面想法是阻礙大家進步的主要兇手。而書中利用一些生活故事及簡單的話語協助我們將注意力放在QBQ精神上,藉此來翻轉我們的負面思惟,並且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成為一個具成長型思維的人,QBQ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前陣子瑪斯克在Clubhouse開分享會,
有人曾經提問"你能對企業家們說一些鼓勵的話嗎?"
瑪斯克回答"如果你需要鼓勵的話,不要成為企業家。"
為何瑪斯克那麼說呢? 我的理解是,要成為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要時時刻刻的問自己,我該如何? 若需要別人鼓勵才能解決問題,那肯定無法在艱困的創業環境中生存下去。
簡單的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需要有QBQ的精神。
「如果想贏,別抱怨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讓自己厲害到足以擊敗生命中的裁判。」
何謂QBQ的精神?
.個人擔當
.問更好的問題
.別問「為什麼?」
.不要有受害者心態
.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當下執行
QBQ的指導原則之一是「答案就在問題之中」,所以,只要提出更好的問題,就會獲得更好的答案。
在遇到問題時,我們總是把問題丟給別人,或許問題的根源真的是別人造成的,但是我們必須做出個人擔當,只問「我該如何解決這問題?」相信我,這時候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如果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帶著「為什麼?」的受害者心態。永遠無法解決問題,也無法得到學習成長。
心裡總可能會冒出,這是別人捅出來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能力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不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別在意這些小聲音,試著去接納他們,並且問問自己「我該如何?」
要相信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接納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物,並且馬上去執行。
「有擔當的人責怪誰呢?誰都不怪,包含自己在內。」
一般人對QBQ容易產生的誤解
QBQ並非縱容別人,一肩扛起別人的義務及責任,更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為別人代勞。QBQ不是服務他人,而是《不服務任何人》。
更準確地說,QBQ是向內求,問問自己能如何達到目標。這有點類似斯多葛哲學中的可控與不可控。只有自己可控,剩餘的都是非完全可控、與完全不可控。
而QBQ精神,就是做好這些可控,然後接納那些不可控,並且讓自己越來越強。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智慧,了解那個人就是我」
QBQ書中有趣的故事
我因為電話出現雜音,請公司派人來修理。於是,來了一位修理工人,他賣力地修了一陣子後便回去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電話又開始出現雜音。這次來另外一位修理工人,更賣力地修理一陣子後,問題還是再度發生。
第三位修理工人來了之後,我描述了問題,接著閉嘴等著聽他抱怨,我預期他一定會說盡前兩位同事的壞話,可是他沒有那麼做。相反地,他說了一句非常鏗鏘有力的話「先生,我沒辦法解釋這種現象,但我很樂意為此道歉!」
「承諾用自己的智慧、心力和勞力解決問題,而且絕不在爭功諉過。」
我的心得
我很喜歡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因為這本書教會我,不管遇到任何事情與問題,都必須向自己的內心求助,而不是責怪任何人事物,讓自己找到藉口。
遇到事情向自己的內心求助,可以得到了很多內在資源,利用這些內在資源將事情解決之後,會發現自己根本成長了一輪,收穫頗大。
QBQ 根本呼應了我目前正在讀的一本書"人生皆為自心映照",作者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而人生皆為自心映照可以用一句話說完整本書:「凡事皆由心起。」
這驗證了進入書鄉以來,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厲害的書分享出來的第一性原理都很共振,這也是所謂的"書"途同歸吧!
後續有機會我會接著分享這本書給大家,感謝大家。
「爛水手責怪風向
爛工匠責怪工具不好
爛教練責怪球員差
爛交易員責怪市場不給行情!」
大家好!我是小粗
今天起是四天連假期間,祝大家連假愉快。
若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挺我或將我的部落格分享出去,你的回饋是我寫文章的動力,希望能藉著我的文章,讓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
好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