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圖來看,台股在A區中有一段時間內呈現橫向整理,無論是仔細琢磨或一掃而過,可以發現都找不到我們熟悉長實體線型,當然沒長實體線型也就不容易有走勢,這時的長影線便成為雞肋,沒有什麼功效,請仔細觀察整理區間的K線有什麼特點。這就是我們的第三類K線分類方式—非長實體與非長影線類的線形都屬之,再來對橫盤區間觀察,可以看到許多長長的影線,但前面提過不在趨勢中的影線與雜訊無異。
除了無效的影線,第三類線型最大的特點在於實體普遍不大,如果說長實體K線是多空強勁推進力道的象徵,那小實體K線就正好表示了多空兩方面的不作為,在雙方都不推動行情之下,價格走勢自然是一攤死水。透過觀察上圖,很清楚可以看到,在區間中除了充斥各種震盪的影線,那些帶著短短影線的小實體K線也是一大群體,透過這種分類方式,只要觀察最近K線的長相,就能對市場的價格行為有一定的認知。
不過仔細想一想,只用如此簡單的分類方式就能應付這麼多變的價格走勢嗎?如果這樣就能游刃有餘,那以前學了「一百零一招」的人,不就顯得尷尬了,至於到底需不需要很多複雜的判斷方式,以及目前提到的三種分類方式究竟是否可行,還是在多看圖後由各位自行判斷吧,必須完全打從心底相信一個方法,它才能發揮無限的力量。
隨著進入市場的時間越久,會發現,原來交易最重要的事,是找出那些不重要的事,並把它們一腳踢開,也就是去蕪存菁的意思。試想若身懷十八般武藝,但招式多到不知道用哪招,過招前還要先翻翻武功秘笈,那不是很掉漆嗎?所以我們透過化繁為簡的方式,找出重要的東西:趨勢發動—長實體K線與趨勢轉折—長影線K線;不重要的東西:小實體K線與區間中的影線。
相信各位在看圖時,心中肯定有許多疑問與不解,但也不用太擔心,萬丈高樓平地起,圖形分析確實是門學問,現在我們的任務只要專注在分辨K線種類,打好每一步的基礎,完整學習以後再回來看便茅塞頓開。
其實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化週期很像在念經,不外乎長實體、小實體與影線,這三個變來變去。首先是由小實體K與影線組成的整理區間,晃了一段時間後,出現長實體紅K帶動漲勢,最後出現的長實體黑K結束了這段走勢。運用這種簡明的分類方法,才能將其深深映在腦海中,並在運用在實務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