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正從2010年42億營收成長至2019的50億
普安從2010年20億營收掉至2019年的14億
上銀從2010年124億成長至2019年的200億
很明顯,上銀搭上了自動化列車且過往台灣在機械領域本具國際競爭力,所處領域也為產業細分的大項,加上併購、國際化佈局.....
宏正近期當然是出清了信驊荷包滿滿,然KVM搭上影音匯流大勢,自然也有一定成長力道,但所屬周邊定位中的產業領域,雖是自有品牌,很明顯差了 營收動能
普安自從選擇自有品牌,不再為DOT HILL代工(DOT HILL於2015年也被SEGATE併購),營收上就從高峰35億掉至10餘水準,相對在支撐品牌路上,行銷能量就比不上國際大廠了....加上這種設備對企業很重要,也很重服務,致脫離代工營收就沒有明顯動能......從普安Q1的EPS -0.91來看,本業衍生約 -0.1元,其它的皆是金融評價造成,對照它列入公允評價金融資產就達31億(股本28億;細看持有內容也多是貨幣/債券基金/國泰金等....,因而低利率的過往10年,自然致其 資金運用效益差,換句話說,6月全球股債沒大跌 它的單季EPS應是至少1元左右)
若全球看見台灣
這些品牌能借力使力 全球化 甚至如上銀的併購策略
加上 財務管理能力 像普安 一個股本的金融投資 好歹也是穩定有 每年EPS 1元貢獻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