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後由 自營家 於 2019/12/16 11:03:53 編輯
以下引用由 論不敗 在 2019/12/15 23:44:28 所發表的內容:
不知道小弟是否可以給您一些建議
雖然我不懂您的程式邏輯
不過,或許會有更多人想要知道,您使用的程式參數數據
小弟看過您的三四篇文章
主要心得如下
1.過於簡短,無法完整闡述您所要表達的意念
2.文章內容部分,批判成分為重點,但,在批判之虞,提出的正面建議較少
3.關於正面的建議,讀者們無非是想要得到真正有用的資訊,或是可以直接拿到戰場上廝殺的工具
您的文章,似乎比較少這方面的內容
4.感覺上,您好像想要推廣您的程式(如果誤會請見諒),其實,如果真的是這樣,您也可以大方地介紹您設計的程式主要參數跟功能,這樣大家也可以自行考慮要不要跟您購買
此外,以下的內容,是針對所有網路讀者的建議
批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批判之後,提出正確的指引,卻十分困難
社會需要正能量,在大家有能力的時候,對於任何社會議題,都應該提出完整的建言,有用的行動方案
這就是偉大的人物了
===================================================
首先謝謝您的回應讓我有了機會說明!
或許是您只看了我三, 四篇文而已, 才會產生這許多誤會! 您問到我是否可以公開程式參數數據, 便可得知您沒看過我的主張且寫了文章: 不用參數的自適應指標(adaptive indicator); 另外, 我想要推廣的是我全職操作超過12年後的心得, 不是我的程式, 可見您也沒注意看我的簽名檔 --- 重理論且見於實單 --- 全職操作並寫分享文10多年來, 一貫風格為匿名且無償(缺錢會自行面向市場) --- 表明之前上班過十幾年, 加上又全職操作了十幾年的關係, 我較容易滿足, 覺得名與利老天都已經給過, 不是我現在的追求, 會繼續堅持匿名且無償原則
其他以下回給您:
1. 可能您剛好看到比較短的文, 通常人家比較詬病我的是太長; 譬如這篇: 人工智慧AI以行銷目的為多; 我要傳達的觀念通常很簡單, 相信不管文長短都已經充分表達, 複雜的我會分成同系列好幾篇
2. 批判現狀是我要傳遞觀念的手段, 通常批判完會自帶解答, 以上篇的AI來講 --- 後段結論部分有說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或是系列的最後篇會有正面建議 --- 例如批判不該做樣本少的歷史統計的系列的第3篇 示範: 何謂適度地研究
3. 直接寫作法或建議的更多 --- 市場測溫計 或 選擇權的調整方法 ...等族繁不及備載, 甚至連科普都有 FinTech掃盲: 大數據 & 區塊鏈 和 [明天下雨機率30%] 給交易者的思考...等等不一而足
4. 關於戰場上直接廝殺的工具, 有您們這些人氣認證作家應該很夠了, 我的應該不會更高明, 每天論多空不是我的風格, 況且 操作議題的比較 這文也提了 --- 賺賠的關鍵不在多空的判斷, 黑白(台語)買賣都能賺, 文裡有連結, 如果您願意連過去我部落詳細看文的話 http://individual-trader.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3238.html
由您這回應的例子正好體現了我有三篇文 愛之適足以害之, 適可而止, 謊言有三種 裡面強調的 --- 當樣本數少的時候(您只看過三四篇), 驟下論斷是很危險的, 很容易大幅偏離事實. 如能達到統計學基本的要求30以上後會比較好一點, 就不提另外還有型一和型二誤差了
您最後對大家的期許很棒 --- 批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批判之後,提出正確的指引,卻十分困難! 社會需要正能量,在大家有能力的時候,對於任何社會議題,都應該提出完整的建言,有用的行動方案 ---
由上面的諸多點說明可見到我已經努力過您的期許了, 容或有疏漏之處尚祈見諒! 其實, 您應該花更多時間去服務您的訂戶才對? 對我這種讀者不多, 不給魚專教人怎麼釣魚的文, 點閱率和回應都奇低; 多數人可能都覺得枯燥無味, 您是否過度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