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這條路到底有沒有「聖杯」呢?

  台灣人是很聰明的,就像數學題會有一個解答,投資是否存在所謂的「獲利方程式」呢?

  大部分坊間的財金書籍都宣稱自己找到了別人沒發現的「聖杯」──底部進場、波段操作、技術分析、波浪理論、教你每個月獲利XX%、我在股市賺幾個億……等等, 不勝枚舉,然而卻鮮少有作者願意出示對帳單來證明自己的聖杯是喝了不會出人命的。如同《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科斯托蘭尼所說的,這些暢銷書的作家究竟是靠投資賺錢, 還是靠出版投資書籍賺錢?沒有人知道。對帳單就是股市的成績單,沒出示成績單,誰知道你是放牛班的孩子還是資優生呢?

  讀者縱使相信獅子鬃毛有助生髮,也別相信有什麼神奇指標可以短期致富或者每月穩定獲利3%∼7%這種事情,若真有,政府還需要為每年18%煩惱嗎? 郭董還需要為了保3保5(保住一年3%、5%的毛利率)奮鬥嗎?對筆者而言,所謂的「聖杯」並不存在,若真有什麼「聖杯」,大概指的也是廣泛而深入的財金知識吧! 因此本書回歸到投資的原點,重新認識股市中最基礎的投資工具──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簡稱CB)。

  獲利的果實不是長在蜿蜒崎嶇的道路上,也不是在滿布荊棘的叢林裡,這本書提供你一條叫做可轉債的康莊大道,讓你可以安心地行走其上,省下看盤殺進殺出的時間, 將之用來享受美食、旅行及更多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然後恍然大悟:阿,原來投資就是這麼一回事呀!如果在投資這條路上你已經傷痕累累,但依然選擇繼續勇敢前進, 只要你願意改變,本書或許可以幫上點小忙。

  我對投資的定義就是,不需要任何對股價的分析及預測,就能獲利的方式。這本書看不到短線進出的方式,沒有預測股價的能力,這本書要教你的,是真正的投資。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何不預測股價也能獲利?那我反問各位,你用各種預測股價的方式,有獲利了嗎?我預期某股的目標價是X,只要我買進後,管它跌到Y還是Z,我都死抱不放, 長期投資,總有一天它的價位會回到X。我想這就是大部分人投資的方式吧?若過去十年你使用這條「虧損方程式」,往後的十年要不要考慮換另一種方式呢? 我指的不是換別種預測股價的方式,而是請你不用再白費力氣尋找不存在的東西。

  本書附上許多我自己的對帳單,因為這是對花錢買書的讀者們最基本的尊重,我不希望讀者們一邊翻閱一邊質疑可轉債投資的可行性,或者覺得這本書跟其它誇大不實、 內容空泛的財金書籍無異。不管其他財金作者/人宣稱自己賺了多少,只要沒有對帳單,我就當成你跟那99%散戶是一夥的。總之,千萬不要相信拿不出對帳單的人講的隻字片語! 我本身只有進場的前幾年會去理財論壇發文,如今我幾乎不上任何論壇討論,而沒有提供對帳單佐證的文章我是完全不看的,並且就如同我所說,必須提供超過一年且詳細的對帳單, 而不是單筆交易賺錢就拿來說嘴,卻隱藏了另外9筆虧損的交易。

  長久以來,台灣散戶對可轉換公司債不熟悉,忽略了CB對公司股價其實有顯著的影響。例如鴻準96年期末股本為76億元,卻發行了比股本更多的120億元CB, 若這些可轉債全部轉換成股票,股本馬上從76億元變成76+120=196億元,膨脹一倍有餘,EPS立即變成原來的38%,難道不會對股價造成影響嗎?可是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篇分析, 是從可轉債的角度來檢視CB對股價的影響。投資人若能深入了解可轉債的特性,對股票操作亦有非常大的助益。



  即便是對可轉債有初步認識的人,大部分也侷限在「可轉債是用來套利的工具」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表示其對CB的了解依舊停留在教科書上,那我們到書店買本財務管理課本就好了。其實可轉債套利是被我列為最低階的操作,技術性並不強,也不需要太多知識, 只要肯勤跑券商尋找券源即可。真正了解CB的人不但能洞悉股價與可轉債的連動性,還能從中窺視公司拉抬股價的意圖,進而獲取「與風險不對等的報酬」。「CB並非套利的工具」, 這是成為股市一流高手必備的基礎觀念,也是擁有專業知識者跟一般散戶最大的差別,更是筆者為何能不靠內線交易也能謀得穩定又安全利潤的主因。

  操作可轉債必須從「債權人」與「股東」間的「借貸關係」為出發點來思考,而不是猜測股價漲跌來獲利。無論你把猜測股價的方式說得多麼神秘偉大(比如某某神奇指標或XX技術分析、OO理論) ,終究也只是個散戶,最後必定會犯下「全天下散戶都會犯的錯」──追高殺低、套牢及虧損。

  我常跟朋友說,可轉債投資可以滿足你部分的理財需求,技術分析可以滿足你全部的幻想,希望大家能藉由此書更了解可轉換公司債,進而增進自己的財金知識,將可轉債納入投資組合中的一環。 雖然我現在還有工作,但透過可轉債已讓我的物質生活大幅改善,平日以進口L牌房車代步,對一個平凡小公務員出身的家庭,那是不可能出現的奢侈品。即使我的財務還沒完全自由, 但我的生活已經自由了,因為我的付出跟得到完全不成比例。我的網誌裡關於旅遊及美食的文章已經比投資相關的還要多,因為可轉債讓我有提早享受生活的機會。我常講,投資若不能改善物質生活, 那我們還要投資幹嗎?出家當和尚、比丘尼好了。

  對我而言股市中沒有所謂的內線,只有供給與需求、借款與貸出的行為罷了。股價不如預期就說是主力坑殺,整天看電視、聽明牌卻不充實自身財金知識,那跟時下領22K、 不肯努力提升自己又整天埋怨的年輕人有何異?不要覺得虧損就是別人造成的,公司坑你的,國家欠你的。你得拿出something證明自己不只22K這個價碼,若只是追求齊頭的平等, 縱使今天政府企業聯手把最低薪資調整成30K,難道你要一輩子領30K嗎?台灣社會目前瀰漫一片仇富思想,我剛買車的時候鄰居竟然眼紅無端在我車上潑漆,還上了社會版新聞(請自行上網搜尋「炒股賺錢國宅鄰居眼紅潑漆」), 上下對立嚴重,然而大家卻忽略一件事情:各國都是這樣,你搬到哪去都得面對這些不平等,你只能跟我一樣,更努力靠知識改善生活,而不是成天抱怨,把別人拉到跟你一樣低的位置。

  本書深入淺出配合大量圖表來闡明,也是全台灣第一本跟可轉債實戰相關的書籍,適合一般的初學者以及接觸過CB的人,讀者完全不需要任何財務基礎知識或者種種基本、技術分析的理論, 也能輕鬆讀懂。看完本書你不一定能馬上獲利,但只要你願意接受新觀念並開始交易CB,你的風險勢必降低,就算不能馬上立於不敗之地,但也立於難敗之地,從今以後你就不是個散戶, 而是一位願意改變的散戶!

  知道的愈多,發現瞭解的愈少,所以我很推崇蘋果已故創辦人Jobs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名言:Stay Foolish, Stay Hungry,人的年紀愈大,愈難以學習並接受新知,工作的浩繁以及家庭的重擔, 讓市井小民更難有閒暇去接觸陌生的金融商品。我可以很確實的告訴本書的各位讀者,你把時間拿去研究基金或者股票,不一定會有正產出,但是你只要經年累月研究可轉債,賺錢機率會比股票高非常非常多。

  寫作對於我來講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所以我不敢抱著隨意的心態出一本對讀者毫無幫助的書籍,而是讀了之後會心情愉悅、逢人就推薦的好書。因為這本書設定的讀者群是散戶, 而非只講學術理論不操作可轉債的「專業人士」,為了讓一般人快速了解可轉債,必定有許多將專業術語口語化的部分,因此而造成的疏忽及不完善請多海涵。